春节期间,作为中国美术馆一年一度的贺岁大展,“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 以“贺岁”的形式向公众免费展出,吸引了7万多观众参观,盛况罕见。
据悉,此次展览的800余件作品是从中国美术馆1961年建馆伊始的第一批捐赠收藏品到最新入藏的捐赠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名作经典,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以苏轼国内孤本作品《潇湘竹石图》等为代表的国宝级展品更是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800余件展品分量特殊
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次“免费”的艺术盛宴,而在展览的背后,捐赠作品的入藏、研究和推广则体现着一家美术馆的“内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捐赠作品具有特殊的分量,正是依靠捐赠,中国美术馆的藏品越来越丰满地建构起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中国美术馆的捐赠作品积累历经半个世纪,举办一次大展恰是时机。
范迪安说,为筹备此次大展,中国美术馆成立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漫画、民间美术等几个学术小组。在展示设计上,本次展览特别选择用暖红色条幅分成板块,突出艺术家和捐赠者的姓名,对艺术家的生平、风格特征以及捐赠数量等作简要介绍,增加了展览的学术性和可读性,目的也是要凸显这个展览的意义——无私的捐赠,永远的奉献。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向记者介绍,中国美术馆建馆伊始的1961年,岭南派“三杰”之一陈树人夫人居若文女士即捐赠了116件陈树人作品。1964年,《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先生捐赠了中国古代绘画珍品145件。而最新的藏品是2011年中央美院教授宋步云家属捐赠的8件作品和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女儿捐赠的69件作品。粗略统计,50年来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美术作品的人数近200人,捐赠作品总数超过15300件。
捐赠大展兼顾艺术性、文献性以及广大观众春节期间的观赏要求,展示设计方案也尽可能与春节氛围吻合。展览动用了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观众最终看到的是遴选后89位捐赠者的800余件作品。
让美术馆成为 艺术品的最好归宿
中国美术馆接受的捐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少数或批量,经精心挑选,多出自艺术家创作盛期的代表作;另一种是艺术家一生全部作品,包括手稿乃至个人收藏品。这些捐赠,有的是艺术家本人在世时直接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有的是遵照艺术家意愿由其后人捐赠,还有像邓拓、王树村这样的收藏家、研究家的捐赠。
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美术馆现藏有各类美术作品11万件,已遥遥领先于国内美术馆,同时也是世界上藏品最多的美术博物馆之一。梁江说,为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中国美术馆在观摩、研究、使用的各环节都有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发挥作品的作用,既满足馆内外各方需要,又能保护好作品。自2004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进“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以来,中国美术馆接受捐赠入藏的作品就达9883件,这一计划对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毫无疑问,美术家及亲属、收藏家之所以将最好的艺术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看重的是这个国家最高美术殿堂的品牌和声誉。而作品献给国家,成为社会的公共财富,也是艺术品的最好归宿。
最大限度发挥 捐赠作品的作用
在捐赠和受捐工作中,注重与艺术家之间的良好沟通,让大家知道美术馆是艺术家的知己和知音,获得捐赠者的信任,十分必要。梁江说,中国美术馆为此聘请了馆外专家组成收藏评鉴委员会,承担起遴选常规收藏和落实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的双重任务。根据各艺术类别的专业评估需要,有时还专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单项鉴评,做到收藏有章可循。收藏委员会成员对藏品签署书面意见,投票决定其可否纳入收藏序列。#p#分页标题#e#
向国家捐赠作品,是为中华民族积累文化财富,体现着捐赠者的高风亮节。梁江说,中国美术馆对捐赠者报以深深的感激之情,以举办捐赠作品展、学术研讨、出版作品集等一系列措施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捐赠作品的作用。捐赠作品大展让50年积累的名作经典集中亮相,也让大家记住众多热心捐赠者的名字。这样的展览受到广大观众欢迎,也会吸引更多有心人为国家文化积累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