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已经成为历史,站在这个时间点上,抚今追昔,不免会生出很多感慨。借着这种感慨,各个媒体都在竭力全力盘点着难忘的2011,诸如“2011中国艺术十大关键字”、“2011年艺术圈十大人物”、“2011年艺术圈十大事件”等新闻相继出炉,在赚足了点击率的同时,也带领人们全方位回顾了不一样的2011。
对当代艺术而言,2011确实发生了很多事,但在众多纷纷扰扰的事件当中,“天价拍卖”无疑是焦点中的焦点。提起“天价拍卖”很多人都有话要说,有人戏称今年为拍卖的“亿元时代”,从中不难看出艺术品拍卖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对于这种“亿元时代”产生的原因,大家唇枪舌战、莫衷一是,大体的归纳为以下几点:1.艺术品高价拍卖的良性延续;2.金融危机后经济的持续回暖;3.当代艺术创作的疲软现状;4.传统文化精髓的回望与重塑;5.相关利益集体的幕后助推;6.财富资本的变相介入。对于这种亿元频出的现象,有人认为是艺术拍卖市场机制合理选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拍卖市场泡沫的滋生和延续,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目前没人能说得清,但相信随着时间的延续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今天在这里我想抛开这个,单纯从艺术品本身特性的角度分析一下在未来的一年里投资是否靠谱。
艺术品不等于艺术商品
艺术品是艺术商品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在投资中有什么不同?针对此类问题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在这里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如果对于艺术品和艺术商品都不能有效区分,谈何艺术投资。首先,艺术品不是艺术商品,但艺术品包括艺术商品。在深圳有一个艺术品交易中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件的艺术品在进行着买卖交易,上至徐悲鸿、林风眠的作品,下至民间的工艺画、年画等,它们都适合投资吗?艺术品通过交易可以具有商品的特性,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不属于艺术商品的。其次,艺术品与艺术商品有着不同的特性,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阅历和艺术精神的体现,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美学价值,而艺术商品则是艺术品价值的延伸和艺术中某些元素的商业运用,虽然也含有较多的艺术元素,但却不远不像艺术品那样具有投资价值,比如根据艺术家作品制成的限量版画。再者,艺术品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它有相对稳定的艺术价值,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从08年拍卖的情况看,那些好的作品不断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掉价,反而创出了价格新高。
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适宜收藏
是艺术品都适合收藏吗?也不尽然。艺术品虽然是艺术家个人阅历和精神的体现,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但若从投资的角度讲,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适合收藏。对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投资就是为获利,好的投资标准就是具有短期变现性,如果不能及时变现,这种投资显然是失败的。这样看来,投资艺术品除了要具有与其它门类相同的投资眼光外,还要具有关于艺术的相关知识,要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在投资中要合理区分短线和长线投资,以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短线投资即风险较小、变相性较强的艺术品,一旦价值上涨在稍微获利的情况下就可以抛售,长线就是要看自己的投资眼光,找准艺术门类,看重投资的未来价值。艺术品有很多,但对于大多数艺术品来说,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还是不具体收藏价值,艺术品不等于收藏品,所以投资还是要有明辨的眼光,但如果仅是作为个人爱好,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