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院学员在故宫参观“石渠宝笈特展”
朱绍良在为清华大学的研修学员讲画
近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特展”引起了轰动,媒体纷纷报道:参观者排队五六个小时等候看上“清明上河图”一眼。在参观者中,有几家知名大学开办的文物艺术品收藏研修课程的学员们多次来到故宫,给他们做全程讲解的都是知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先生。为什么没有聘用故宫博物院的讲解员或研究员来进行讲解?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深入这些研修班进行了一番了解。
随着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日渐火爆,想进入收藏领域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这一社会需求,一些高等院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都先后开办了众多面对社会人士招生的文物艺术品收藏研修班。笔者发现,最初,这些课程主要聘请校内与博物馆的教师与学者授课,近两年,这一师资选择方式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这些研修班开始聘请拍卖行业的鉴定和市场专家以及资深收藏家人士授课。其结果,除了少部分基础理论课程继续由了解市场的学校、博物馆专家担任以外,多数课程都是那些“实战”经验丰富,理论水平又扎实的业内人士担纲,像朱绍良先生这样的“藏而优则授”的现象越来越多。据了解,这主要出自于学员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在老师“手把手”的引领下,尽快进入到艺术品收藏活动中来,而原先过于理论化、脱离市场的课程似乎“解不了近渴”。
马未都在为参观观复博物馆的广院学员讲解
笔者一直以为,对于初学收藏者,应该多教给他们文物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的常识和简单的技巧,以引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出正确的方向;而全面、高深的历史、考古、艺术等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则有待于他们在今后的收藏成长过程中逐渐加以扩充,如果过早地引入枯燥艰深的理论往往会压制学员们对于文物艺术品收藏的兴趣。
业内人士能否把课讲好?笔者发现,在艺术品市场从业人员和资深收藏家中已经有很多人在收藏之余,开始了学术研究和探讨,撰写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尤其在古代书画、古籍善本等文物收藏领域,报刊杂志、博客、微信公众号上不断有高水平的文章发表,笔者将其称为:“藏而优则写”。经常发表文章的像古代书画收藏家林霄、朱绍良、陆忠、陈郁、赵华、李雪松,古籍善本收藏家韦力等。其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自然为文物艺术品收藏教学奠定了师资基础。而嘉德、保利、匡时、荣宝等知名拍卖行的鉴定、市场业务骨干,甚至是总经理亲自为研修班授课,都为收藏课程带来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
随着师资模式的改变,高校的收藏研修班的教学模式也有了许多的变化。他们不再只拘泥于文物艺术品的鉴定课程,而是引入了介绍艺术品市场和拍卖市场的课程;不再拘泥于全部于课堂上的教学,而是拿出一定的时间走出去。比如,学员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去故宫看“石渠宝笈特展”;北大文物研修班组织学员去景德镇参观陶瓷作坊和古代窑址;广州美院研修班则组织学员去台湾考察市场并参观台北故宫,参观上海龙美术馆和北京观复博物馆,在两家民营博物馆得到了知名收藏家刘益谦、马未都的盛情接待与提问解答;清华美术学院研修班则组织学员到京城各大拍卖行看预展,在老师指导下选择拍卖品并参加竞买;北京大学的研修班2014年6月则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了一期艺术品高峰论坛,发言嘉宾中包括佳士得、蘇富比、嘉德、保利等国内外知名拍卖行以及刘益谦等知名的收藏家。其授课形式上的多种多样,使得学员们收获颇多。#p#分页标题#e#
在入门普及型教学基础上,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还尝试开设了中国书画等专项研修课程,继续由理论、“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据笔者了解,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逐渐成为了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新生力量;同时,高等院校面向社会开设的文物艺术品收藏的培训课程则吸引了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加入。
更多内容尽在[爱藏季涛专栏]
季涛简介:
理学硕士,留英学者,注册拍卖师。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参与编写《拍卖师论谈集》1、2集、《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二十年》、国家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拍卖通论》、《拍卖经济学基础》、《拍卖基础教程》、《拍卖实务教程》等,主编了《拍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拍卖策划书精选》,著述有《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当代北京拍卖史话》、《拍卖师主持教程》等书。主持过数百场艺术品、土地、房产等的拍卖会,先后三次在新加坡、香港主持艺术品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