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精美的玉雕动物造型在古代以各种形式出现,其是图腾的象征,众所周知,东部“华夷”的图腾为“凤鸟”,而在西部“诸夏”族则以“龙马”为图腾。传说,龙、马均为鲧之化身,而鲧的祖父为黄帝,古谚“黄帝四面”, 即“黄帝神形,四种面目”。 就是黄帝后裔顶礼膜拜的四种图腾:龙、马、熊、龟。所以,这“龙马共体”的神形,就是黄帝一族尊崇的图腾,谓之“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因此,中华民族一直自诩“龙的传人”,素以“龙马精神”体现中国人的泱泱气节,玉器八千年的历史沿革中,古人对马的偏爱,可以从各时代的玉马雕件上可窥一二。玉马雕一直是历代推崇的动物造型之一,可看到的玉马雕主要是在大型的墓葬中出土,从目前的考古资料证实,玉马从商周开始,直到清代乾隆皇帝达到顶峰,其主要以陈设和装饰用玉为主。
商周春秋战国:初现雏形趋向写实
图一
经历了史前时期,商周时期圆雕动物大量出现,品种丰富,有玉龙、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羊、玉鸟、玉螳螂、玉鳖等。商代玉马短腿直立,没有明显的蹄足,头部较大,双耳竖立,耳后有一圆穿孔,臣字眼,嘴微张,颈脊处琢有齿状扉棱,似表示鬃毛。通体光素,尾斜直垂下,工艺较简单。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的装饰用的玉马佩,长6.3、高2.9、厚0.2厘米。玉质青白色,有褐斑。浮雕,马作行走状,俯首,张口竖耳,臣字形眼,颈有细密鬃毛,足肢粗短,长尾下垂,尾中部有一小节突,尾末磨成斜刃,马耳后穿一孔,可穿系(图一)。这种玉马在商代十分少见,也是玉器中最早的马形象。
图二
图三
西周时,玉马的造型有了一定的写实意义,现藏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管会的虢国墓青玉马面,高5.6、宽3.5厘米。玉质青色泛绿,嘴及右侧有沁,器作片状,头面长方似马,双眼圆瞪,两鼻端凸起,头顶饰透雕卷曲角状物,脸面饰宽带纹,雕琢精致。虢国墓还出土了一件马首形玉饰,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这件玉饰为青玉,嘴及右侧有沁,呈片状,圆眼,鼻端突起,头顶饰透雕卷曲角状物,面部雕宽带纹(图二)。除了装饰用玉,陈设用玉开始出现。现藏于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山西省曲沃晋侯墓出土的玉马,玉质白色略泛灰,有黄色沁斑。圆雕,作站立状,体态较为丰满,目前视,口裂深,鼻翼翕张。颈项粗壮,刻有鬃毛。胸肌略鼓,臀腹紧圆。以双钩阴线云纹表现马的肌体,纹饰琢刻婉转、柔和(图三)。整体制作规矩,颇符合解剖原理,表现了马的静态,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意义。
图四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制艺术品主要用来观赏,数量虽然不多,但多制作精美,尤其是战国时,玉马出现了圆雕,线条遒劲有力、转折自然,使马的造型开始逐步立体化。如山东曲阜市鲁故城战国墓出土的玉马,玉质温润细腻,抛光莹亮,是罕见的艺术珍品。雕成的马站立在方座上,高5.7、宽1.6厘米。呈站立姿态,昂首立耳,直视前方,钻双孔为鼻,马口微张,马后鬓呈竖棱突起,马尾挽起,身体发达,前腿直立,后腿微曲,这件玉马雕以阴线和浅浮雕着意刻画马的眼、耳、口、蹄、尾等细部,并善用“俏色”技法,利用原棕褐色沁雕琢马的耳、胸、臀、尾,与其他部位的青黄色相互映衬(图四)。此马造型生动,雕琢精细,使整匹马显得既强健又可爱,是战国时期玉马雕刻的代表作。鲁国故城出土的这匹玉马,是东周时期第一件圆雕玉马。#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