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藏专栏】朱万章:粤博绘画经眼录(上)
三、清代绘画
明末清初是中国绘画的辉煌时期。清初画坛,习惯上被划分为正统派和野逸派等两大不同的阵营。
“正统派”画家,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为代表,六人并称“四王吴恽”;野逸派画家,以朱耷、石涛、髡残、弘仁为代表,四人并称“四僧”,同时,以査士标、孙逸、萧云从、梅清、戴本孝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和以龚贤、邹喆、高岑、叶雨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也属野逸派范畴。无论正统派还是野逸派,他们的作品在广东省博物馆皆有收藏。这反映出该馆所秉持的以充实绘画史为导向的收藏理念。
图1、王时敏《仿子久山水》
王时敏(1592—1680)是“四王”之首,又被称为“娄东画祖”,是清初正统派画家的领袖式人物。画风从董源、巨然到“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一直到董其昌等,均有师法,在仿古、摹古等与古为徒的艺术理念中开启新意。《拟子久山水图》是其晚年之作(七十三岁),是其一贯的以构图慎密、气韵森严画风见称的延续。他在画中自题:“年老目眵,久疏笔砚,适见佳纸,偶发兴盤礴,遂尔成图,似略得子久笔意,殊用自喜”,体现其追慕古意的艺术追求。在这一年(1664年),王时敏作过多件仿古山水图,其中至少有四件是仿黄公望而作,可见其对黄氏的心慕手追,或可概见正统画派所高扬的师法古人的艺术精神。此图曾经孙煜峰鉴藏。(图1)
王鉴(1598—1677)曾得董其昌指授,故早期画艺受董氏影响明显,后上追董巨、“元四家”。和王时敏一样,王鉴对黄公望尤为推崇,故画风浸淫亦深。《北固山图》作于明崇祯十二年,故印鉴中仍为“玄照”(到清代康熙朝以后,因避康熙玄烨讳,王鉴始改名“圆照”)。此图风格与上述《拟子久山水图》一样,均为作者的代表作。时人王士騄在画中题跋称王鉴“摹古画靡非优孟也,而于董巨尤深入”,“时甫离案牍,历长路风尘,望江南佳山水而作此图,神襟爽洽,意色欲飞,更是其得意之笔”,说明此画确为王鉴的铭心佳品。此图曾经孙煜峰鉴藏。
王翚(1632—1717)是王时敏、王鉴的入室弟子,同时又是“虞山画派”的创始人。与其师王时敏、王鉴不同的是,王翚融北派山水和南北山水于一炉,故画风也与正统派诸家略有不同。他喜好临摹古画,几可乱真,故“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为伪,以愚好古者”,但有论者指出:“从王翚所作的宋元古画伪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原来母本的偏离,这些画实际成为王翚独立创作的作品”。从现存署有王翚本款的仿古作品中亦可证实此点。王翚在《松亭秋爽图》中题识曰:“云西老人《松亭秋爽图》,清真秀拔,笔外有神,当与元镇、叔明并驾于古。戊子腊月廿四日,耕烟散人石谷子王翚”,“云西老人”即曹知白(1272—1355)。从其题识可知当为临摹曹氏之作。有论者将王翚的“模仿”归结为对照式的模仿、选择式的模仿、追忆式的模仿变法式模仿、汇总式模仿和创造式模仿,很显然,王翚的《松亭秋爽图》属于晚年所作的创造式模仿。道光时期书画家叶道芬在题跋中称“耕烟老人画,落笔便神妙,我辈既不能赞,亦毋庸赞。此帧尤其遣意之作,精深澹远,不仅与云西抗衡也,唯有合十顶礼而已”,对王翚及此画推崇有加。
#p#分页标题#e#
图2、王原祁 《夏山图》
王原祁(1642—1715)是王时敏之孙,曾供奉内廷。他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也像其祖父一样,尤为推崇黄公望,故绘画受黄氏影响亦深。与其他诸家不同的是,王原祁并未一味临摹古画,而是在观摩中体味其个中三昧,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于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虽然如此,但要真正得其精髓,在“心慕”之外,尚需“手追”,《夏山图》便是其“手追”之作。从其题识可知,是友人出示王翚(石谷)临子久《夏山图》,并索笔,他遂“写此奉寄”。该图与黄子久画风相比,显得清新,古意中不乏新意。王翚在画上题跋,对王原祁画风给予高度评价:“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雄,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虽不乏溢美揄扬之辞,但确乎可反映出画风与其他三家相比,似有出蓝之势。(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