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陈树人《自画像》,纸本设色,64×41厘米,1938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的陈树人(1884—1948年)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原名韶,以字行,号葭外渔子,别署二山山樵,广东番禺人。早年从花鸟画家居廉(1828-1904年)学画,曾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曾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亦曾在国民党侨务委员会任职。他擅长书画,精于诗词。所画题材,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能。画风清新自然,笔墨秀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近代岭南画坛带来一股春天的气息。
在“岭南三杰”中,陈树人所受到关注的程度最低。一方面由于他不像“二高”一样广招门徒,桃李满天下,缺少可以互相推广与互为影响的学缘关系;另一方面,虽然其艺术革新精神与“二高”同声同气,但其画风与“二高”大相径庭。现在,大家所习见的“岭南画派”画风大多是以“二高”霸焊与雄奇为模本的,陈树人的秀丽则显得有些陌生。这就使得在中国近代画史上,陈树人及其画风的影响似乎要远远逊色于“二高”。基于此,本人撰写此文深入探讨陈氏画风及其鉴定就显得尤为必要。
陈树人拜于居廉门下的时间大致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陈氏十七岁时。当时由居廉的另一弟子张逸(1869—1943)介绍其入于门下,此时居廉已近垂暮之年,所以陈氏一直被认为是居廉所收的关门弟子。陈树人在居廉的私家花园十香园学习的时间虽然仅仅四年,但却给居廉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论者谓陈氏“仪采秀发,迥异俦侣,古泉(居廉)以其聪明俊朗,勤于所学,益加青顾”,并将居巢之孙女居若文(1884—1974年)许配于陈。陈树人在十香园认识了许多居氏门下的画坛名流,其中之一便是后来一起成为岭南画派创始人的高剑父。
图2 陈树人《牡丹图》,1904年,纸本设色,93.5×32.5厘米,香港艺术馆藏
陈树人早年的画作是受居氏影响极大,在其传世诸作中,很容易看出这种痕迹:如作于1903年的《玉堂富贵》(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河山同寿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1904年的《牡丹图》(香港艺术馆藏)等作品很明显运用了居廉撞水、撞粉的技法,其中还不乏恽南田一路的没骨花卉,显示出他在继承传统画学方面所做出的艺术探索;作于1911年的《蒹葭图》(广东省博物馆藏)虽然乃山水之属,但在传统的山水中融入现代意境,其中也运用了山水画中常见的皴法(如折带皴),折射出他从居派向新国画转型时期的艺术风格。
研究表明,陈树人最迟是在1907年到日本留学,1908年进入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即今京都市立铜驼美术工艺高等学校)一年级学习。岭南画派研究学者李伟铭称其为“在岭南画派的三位先驱者中,是史有明载的唯一一位在日本美术学校注册入学并获得毕业资格的艺术家”。1912年3月25日,陈树人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毕业后回国,在任报馆编辑之外兼任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雅书院)及广东高等学校图画教员。同年再赴日,9月21日入东京立教大学文学科一年级,攻读英国文学,1916年毕业。#p#分页标题#e#
陈树人的这段日本求学经历对他后来的画学影响极大,从而使他和高剑父、高奇峰走到一起,对中国画进行变革,最后成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也同时成为当时新国画运动的主要代表。因为受到日本画影响的缘故,陈树人的画风为之一变。在技法上,他将色彩与光、影的明暗对比与传统国画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清新自然的花鸟画风,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在意境上则更多地是侧重于画面的渲染,虽然不及高剑父的画中专注于对于空气、水雾的渲染,但在其山水及部分花鸟画中,依然可见气氛的烘托;在题材上,大胆将新事物如汽车、轮船、飞机、大炮、时装及其他现代物品引入画中,为传统国画带来清新的气息。
陈树人从日本毕业后,更远涉重洋。他先后到过加拿大、美国,并返回国内,辗转于广东、桂林、重庆、峨山、庐山、南京、杭州之间,遍历佳山水。阅景既多,因而烂熟于心。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在陈氏画作中得到生动体现。他所绘的落机残雪、高原归猎、三潭映月、断桥残雪、莫愁湖、峨眉山月、剑门秋色、庐山轿夫、巫峡高秋、白门杨柳、鼎湖飞瀑、鄱湖远眺、雪拥蓝关马不前、娘子关秋色、月黑风严螺子崖、月牙山秋月、北固山、叠彩山、庐山远眺、白塔、东湖等,既是实景写生,又是精心创作并加以艺术加工,是其写生与写意的融合。这些山水大多用较为厚重的青绿或花青颜料,色彩感极强,几乎看不到皴擦,而是直接用线条勾勒轮廓,用颜料填充山形,并配之于浓厚而茂密的丛林,完全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山水模式,如《庐山远眺》(广东省博物馆藏)便是这种风格的范例。这种独特的山水画法可称之为“陈家样”山水,在其他画家中基本上还没有见过类似的画法,这是陈树人在近代岭南画史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