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大纯《静物》
Me Mayer 《池畔》
曾经与朋友辩论过一件绘画作品,那是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的一件静物画作,主题是花瓶上的一些花朵与枝叶,其中有一朵浮在众花朵最外缘,与它们之间有一段微微的距离,没有枝来支撑,悬浮着。我的解读:这是艺术家的有意表现,但朋友却认为是因为作品没有画完。毕竟在奥迪隆·雷东大量的盆花静物作品中,这样的表述是少数,特别是在他的布上油画作品中,偶尔会有这样的呈现,与他在纸上的粉彩不同,这样的处理似乎是他对宗教神秘主义精神的回应,当然这是我的推断不会是结论。关于创作的讨论,最有趣的地方应该就是这样吧:阅读者各自用自己的理解感受和所学去推理出属于他的判断结果,而每个人对一件作品的推断或多或少有着大与小的差异。
当创作者已不在了,自然是无法得到最终的结论:就算创作者仍在,也许连他自己也都说不明白,为什么就这样停笔了,因为这是创作,所以艺术品的辩证与讨论就是这么的有趣。创作者面临创作时就是一种探索的进行,而阅读者各自解读却让这个作品有了多面的变化与各自的归途。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留意到,在艺术市场里那些与大多数艺术家创作呈现略有差异的少数作品,经常都会给人们造成困惑,而人们最简单的结论就是认为它是未成熟的习作、未完成的作品,或者直接就以伪作来否决了,我想这是个有趣的结论。然而这样的结果,自然会让大部分在艺术市场收藏艺术品的人们产生迟疑而规避风险。这就如同买艺术品时大众习惯先看名头再来决定价值一样,所以我认为这是个有趣的现象。毕竟作品的解读来自于各个阅读的人,当人们对此无法做出判断时,经常就会回到生物本能:躲开或是好奇。只要牵涉到金钱利害关系时,往往会先回避风险,这是最自然的选择了。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关于财务管理建议的第一个忠告。
只是买艺术品的风险是否只有建立在大名头和已知的资讯完整上,以及多数人的认同,才是最对的艺术品呢?纵然以上几个条件是让艺术品得到更高的价格所必须具有的条件,而且安全性的收藏是艺术收藏的王道,这也就造成了以金钱来决定收藏好坏的俗世价值判断的现状。我想,在收藏的世界里应该有各种面貌,好奇心应该也是有其价值的,为一件作品孜孜不倦的研读求证,利用各种资料来佐证自己对一件作品的判断,这样的收藏家应该也有不少,不过这样的人可能较少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更多的是在自己的收藏世界里实践。对他们来说收藏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其中的过程,而不只是买到作品后的满足。对收藏者来说,他只是艺术短暂的看守者,不是真的拥有者,因为艺术品比人的寿命更长久。所以收藏更多的动力是为了探寻,这个过程中的阅读往往会让自己在生命里阅读到更多的事物,而透过自己欣赏的作品去了解属于作品那个时代的世界、去了解创作者当时的思考。
一件作品完成与否,真的很难论定,最近纽约大都会布劳耶分馆的开馆展“未完成:留存可见的思想(unfinished:thoughts left visible)”,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馆藏中,挑选一些看似未画完的作品用以让阅读者感受自己以为的未完成,去解读艺术家创作时的思维。当这些作品并存在一个空间里,似乎也在挑战着我们对一件作品所谓丰富与完整的定义。在我的收藏里,有几件作品也是这样的,当时不顾市场的价值下定决心收藏,其实是做了许多比较与阅读,另外也明白这样的作品更与别人认定的金钱价值无关,这才是更纯粹的收藏。我还是很乐意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收藏的标准与价值,是来自于自己,而非市场随着一波波的热潮与观点架构起的曲线图。#p#分页标题#e#
更多内容尽在[爱藏姚谦专栏]
姚谦简介:
华语流行歌坛写词人、制作人、音乐经理人。历任点将、SONY 唱片负责科艺百代唱片总经理,Virgin 维京唱片总经理、大国大熊星唱片总经理熊星国际多媒体总经理。二十多年来陆续与吴彤、李心洁、林宥嘉、袁芳、伍思凯、江蕙、CoCo 李玟、王力宏、虞澄庆、蔡健雅、林忆莲、刘若英等乐坛巨星共同创造了不少好专辑与歌曲,个人发表原创歌词。在流行音乐之外,姚谦爱好旅行以及涉足其他艺术相关领域。行迹遍美洲和亚洲等地,撰写游记、旅馆和餐厅评鉴;艺术收藏则注重于亚洲西画史,并着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