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刚说收藏之“道”

2013-06-28 作者:责编小卢 来源:光明网
25日,知名主持人、资深藏家王刚现身南京,在“艺谷书房《四库全书》品鉴会”上与藏家分享他的收藏心得。 ...

    25日,知名主持人、资深藏家王刚现身南京,在“艺谷书房《四库全书》品鉴会”上与藏家分享他的收藏心得。

    “什么最贵?赝品最贵。”在王刚看来,藏家只有提高眼力,才能少交学费。主持《天下收藏》时,王刚砸赝品的举动曾受到质疑。对此,他在现场解释说,现在赝品泛滥,他砸了一件,景德镇还摆着几千件。这种形式只是想给大家提个醒,要珍惜自己劳动成果,提高鉴藏眼力,走正统的收藏之道。

    在王刚看来,收藏之道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道理。“,”分“鉴”、“赏”两个环节,鉴赏时要尊重欣赏艺术和鉴别藏品的规律。提升“赏”的能力是首要的。在为大众鉴宝的过程中,王刚经常遇到制作工艺十分粗糙的赝品,“收藏不是买旧货,不会看真假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审美眼光。”

    接下来,“鉴”的难度系数就更高了。王刚认为,提升鉴别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真品。“不知真,焉知假。”但是,看真品也不能仅对着图录按图索骥,图录上的照片是二维的,颜色也会失真。那么实在的东西要到哪里看呢?王刚首推博物馆:“江苏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让这里的博物馆蕴玉藏金,南京博物院、扬州、苏州博物馆都是学习的良师。”此外,拍卖会预展现场也是提升眼力的好去处,“要看预展就得走出去了,尽可能到北京、上海、香港、伦敦去。”去年,过云楼藏书在上拍预展时就吸引了大批古籍爱好者,让匡时董事长董国强意外的是,不少老师带领学生来参观,他们对学生说:“这是800年前的书,承载着古老的智慧。”

    二是来路。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型拍卖会上,王刚曾淘到一只“大清康熙年制”、上画西厢人物的瓷杯,花费15万。而他朋友在大型拍卖会上拍得一只相同的瓷杯,则花了30倍的价格。“但这只是个例,收藏切忌抱捡漏心态,看着是‘漏’,很可能是‘雷’。”王刚一再强调,小型拍卖会的拍品没有“户口”,传承有序的藏品不多,如果藏家盲目进场,很可能会买到赝品。

    三是道德。收藏中不但要防止被骗,自己也决不能抱坑人骗人之心。“初入此道,谁都得交点学费,难免会买到赝品,”王刚坦言,他也曾买到过赝品,别人有时劝他“想点办法找下家”,“但是决不能这么干!”王刚严肃地说,深知被骗的痛苦,就更不能把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现在,他将早期买到的赝品都摆放在家中,请朋友来参观,一起来学前车之鉴。

    王刚对南京藏家推荐说,古籍善本是目前国内收藏市场赝品最少的种类,因为造假成本太高。所以对古籍爱好者来说,收藏现代影印版的线装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