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万财,一个对古钱币情有独钟的人,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收藏古钱币,可谓是骨灰级的收藏者。目前已经61岁的他对于钱币收藏有他自己独特的理念。钱币收藏不能单纯将其当作赚钱的工具,一定要端正心态。同时,古币收藏的传承也要及早着手,以免陷入收藏缺少后继之人的尴尬。
古币沉淀深沉历史文明
司万财踏入古钱币收藏行业,是机缘偶合,但更是一种必然。“我自幼便对于历史学问情有独钟,正好当时住正在南市左近,那时的南市有一些古玩摊点,每当有空闲工夫我便会去那里转转,一朝一夕更是对于包含历史文明的古玩产生了浓重的兴趣,对于古钱币的热爱便是正在那样的耳濡目染中形成的。”
1978年,司万财因突患疾病,不得不从位于河北唐山的部队转业回天津就业,而正因为此,让司万财心中埋藏多时的古钱币收藏梦想成为现实。退伍回天津参加工作后,司万财有了闲暇时间,古钱币收藏正式开启。当时的市场上古钱币很多,且好多币种是优良的精品,司万财时常到家附近的南市去淘宝,日积月累下来钱币藏品渐渐丰富起来。“在那个年代,我的月工资只有40.95元,奖金5元钱。工资用来养家,可用于古钱币收藏的只有那5元钱奖金。由于资金有限,每次去淘钱币都是精挑细选思前顾后才做出决定。”司万财回忆说。
前始终后收了不少古钱币,再加上深沉的历史文明沉淀,司万财对于古钱币的认识晋升到新的高度。正在他看来,古钱币具有多项收藏特性。其一,古钱币具有丰盛的历史价值。从商周到民国,三四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钱币从头至尾贯通其中。每一时代的钱币都映射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内涵。所以说中国货币的发展史,是一本中国历史发展的教科书,这是其他艺术品门类无法相比的。其二,古钱币具备欣赏价值。每一时期的钱币都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在古钱收藏中,人们可以陶冶情操,能够得到多样乐趣,同时也能收获精神和物质的回报。其三,古钱币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收藏者对古钱币既可以当作一种欣赏品,也可以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种,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方向。
稀有古币更具收藏价值
司万财表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经历多朝换代,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钱币也由此成为市面上不可或缺的流通工具。从上世纪中期我国各级博物馆开始收藏古钱币,民间收藏团体也不断增加,但尚未形成大规模。到了八十年代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人加入了收藏队伍,目前我国钱币收藏的人数已达700万人之众。
虽然古钱币收藏前景看好,素有“永不贬值”的美称,但司万财也提醒古钱币收藏者不应过于看重其投资属性,古钱币的内在价值体现在其历史、工艺、文化和观赏等方面。“单纯将古钱币当作投资工具并不可取,博大精深的古钱币市场,需要收藏者具备多元化素养,贸然介入可能会得不偿失。在收藏领域中,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的藏品收藏价值越大,但这并不完全适合古钱币收藏。古币年代久远未必一定珍贵,存世量是其价值判断的重要指标。有些古钱币虽然年代久,但由于出土数量很多,市场价格就会较低;其次还要看古钱币的材质、品相等方面。”
“初入钱币收藏,可以从一些普通品种开始,逐步累积一定的钱币收藏知识,然后再去进行钱币精品化收藏,古钱币雕母值得收藏者重点关注。”司万财表示,雕母是手工雕刻而成,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供上级机关审核,从中央到地方钱局都有这个程序,之后再将其作为模板翻刻,才有了民间各种正规钱币的流通。雕母的雕制十分精良,目前所见雕母大多是金黄色的铜质钱币,字口深峻,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因此时至今日,雕母寥若星辰,以其稀少、样大和做工工整、细致等因素,越来越为钱币爱好者所关注,收藏价值较普通钱币要大。
古钱币传承应予以重视
司万财今年已经61岁了,在古钱币收藏领域摸爬滚打近40年的他,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让后人更好的理解古币的价值和传承其中的文化,他认为这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代收藏家正步入中老年,他们也与企业家一样,面临衣钵传承的问题。我就曾多次看到过这种情况:随着老一辈收藏家老去,由于没有收藏接班人,其辛苦一辈子收罗来的藏品世界瞬间‘倒塌’。藏品要么被尘封在角落无人打理,要么被后代子孙打包贱卖。藏品流入收藏爱好者手中,还值得庆幸,毕竟藏品在流动中才会进一步彰显其价值;而一旦流入投机倒卖之人手中,藏品就面临流失的危险,蕴含几千年华夏文明的藏品可能就此从大众眼中消失,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在司万财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如今收藏家应该考虑传承、接班问题了,培养“藏二代”刻不容缓。“我觉得破解收藏传承难题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一,进入收藏领域要理性,如果你不是对藏品极为热爱,最好不要轻易涉入,否则收藏会无疾而终;其二,要抛开物欲诱惑,而真正看到历史遗留下的时代烙印,以传承数千年的文明为己任;其三,尽早着手培养后辈收藏的兴趣,让藏二代成为可能;其四,要做好藏品的维护,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收藏面临传承危机,可将藏品在圈内人中间进行流通,将藏品留在真正热爱收藏的人手中。”
司万财把他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奉献给了钱币收藏事业,他用他自己独特的方法记录着历史,也努力着为下一代传承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