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幸随一画家朋友去了年近八旬的着名版画家张祯麒先生的家。张先生1934年出生,1958年随十万复转官兵赴北大荒,是“北大荒版画”的创始人之一。近些年来,张先生由于手眼刻版出现困难,便改画油画。朋友就是来参观张先生的油画作品的。
张先生把用塑料薄膜包装的油画都摞到茶几上,一幅一幅展示给客人。谈话间张先生提到正准备出版的一本有关自己集邮的书《集邮闲笔》。张先生以版画家着名,出版的画册大大小小可谓琳琅满目,难道老人家同时也是集邮行家?
说起集邮,张先生眼神发亮。他把客人领到书房,指着书架一层同样规格的文件夹说,他集的邮票都分类整理在这些文件夹中。他拿出了其中几本文件夹,文件夹像一本书,里面每一页,不仅包括同一主题的邮票,还附有其它一些相关图片及文字解说。张先生说,这几本就是《集邮闲笔》那本书的部分内容。
张先生介绍说,《集邮闲笔》中的邮票都是外国名家邮票,主要是文学家、音乐家和画家。除了邮票的展示外,还配有57篇与所展示邮票相关的随笔,还有10篇与集邮有关的游记。
笔者问,这么多的邮票想必值很多钱。张先生笑着说,我集邮从不考虑收集的邮票值多少钱,升不升值,也不在乎是新票或是盖销票。不过,我集了一辈子,在这上面确实花了不少钱。
张先生说,他是到了北大荒后,受友人王观泉(我省着名美术评论家)的影响开始集邮。王观泉是上海人,参军前开始集邮。张祯麒到北大荒后很快在版画创作上作出成绩,获得了北大荒版画组织的领导张作良(原解放军画报社编辑,上尉)的器重,调到虎林北大荒画报社。王观泉那时在编《北大荒文艺》刊物,他让张祯麒看了自己以文学艺术为专题的几册集邮簿,并送了一些邮票给张祯麒。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大荒版画进京展览,张先生有机会去了王府井的邮局,在那里他发现了来自于苏联印的世界名人的盖销票,几毛钱一张。苏联本国的有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的邮票,也有外国的如歌德、李斯特等的邮票。邮票的分类很多,因为他只钟情于文学家、作曲家、画家的邮票,其它的他就没收集。这是他第一次大的收获。
1962年,他调到省美协创作室任专职画家。其时,哈尔滨铁路局俱乐部开设了一个邮票市场,他成了常客。有空就去那里转,花上几块钱,挑几枚自己所需的邮票。回家后,就把买到的邮票分门别类,粘粘贴贴,自娱自乐。来兴时,就在邮册上随手乱涂乱抹,借题发挥,记点所感所知的闲笔杂记,自我抒发,其乐融融。尤其是购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邮票,更是得意忘形。
让张先生难忘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大量苏俄邮票流入哈市。他一直关注一套高尔基的邮票和屠格涅夫的一套邮票,但却一直未露面。柳暗花明,他竟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邮票贩子手中只花了很少的钱就购到了。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就像他创作出一幅自己的代表作一样高兴。
随着张先生的画展走出国门,他出国的机会多起来。每次出国,他都购回许多名家的邮票。这期间,张先生的妹妹从美国寄来一套SCOTT邮票目录,通过这个目录,张先生就可按图索骥,集邮变得很专业了。
1990年,张先生到非洲扎伊尔办画展,和号称非洲毕加索的扎伊尔画家甘巴交上了朋友。临别时,甘巴送给他一枚以他的作品设计的邮票,这枚邮票,画面色彩绚烂,线刻的人物形象神采绝妙。几年后,甘巴去世。每当翻到这枚邮票,他都很感慨,当时没有请甘巴在邮票背面签名。
1993年张先生到岛国塞浦路斯办展,在该国逗留达两月之久。他回忆说,首都尼科西亚闹市区有两条小街,布满古玩珠宝,其中一条巷子的尽头有一邮票铺,店主是七十多岁的高瘦老头,鼻子上架一副眼镜。这个邮票铺朋友带我光顾过,平时他们都忙,而挑选邮票又是费时的事,只好一人去购。我从朋友那里只学会说一句:“旺胖菲浮厅”(一镑1 5张)。进了店,我就指手画脚要看邮票。老头站在木椅上,踮脚伸手从高柜上把用英语写着英国名的装邮票盒拿下随我翻找,竟找出几十张不同国家的邮票,真是收获不小。最后讨价还价了,我把邮票一摊,张口说出“旺胖菲浮厅”,老头知我不会英语,用笔在纸上写数字和我还价。我除了“NO,NO,NO”,死咬住“旺胖菲浮厅”不放,老头一看这个中国佬死懒咬住“菲浮厅”不放,无可奈何败下阵来。就这样我花了四塞镑( 8美元)买了60多张邮票,而希腊邮票就占34张之多,其中有1923年出的拜伦邮票两套,余下的是希腊神话的浮雕,瓶绘题材的邮票。回哈尔滨后查“SCOTT”目录,发现购到1933年出的九枚一套的航空票中的二枚,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持戈牵马那张,虽是信销票,也标价不薄,这套票大概较稀少吧。
前文介绍的引张先生走上集邮之路的老友王观泉,看到张先生将要出版的《集邮闲话》这部书的数十张贴片,欣然为这本书题跋。跋中写道:“我有马约尔的《地中海》,着名的现代主义雕塑邮票,新的旧的还有实寄封,但是仅有一枚旧票的张祯麒远比我光彩,因为他还在法国巴黎《地中海》名雕塑前留影,加上搜集的包括马约尔和他的模特合照,再写上畅游巴黎,写下的马约尔的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现代艺术语境中的作品地位,特别是作者还指出马约尔不只是雕塑家还是一位着名的版画艺术家,如希腊神谱所刻的白描线性插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手工雕刻经典书籍中顶尖插图,就引领读者去开拓收集欧洲以丢勒为首的雕版艺术邮品的园地。近二十年来中国人集邮之风大盛,可是世界文学家大全、音乐家大全、欧洲绘画大全,甚至还有世界裸体艺术大全之类,邮票+图解=邮书充塞市场,这种模式出的书既不能替代SCOTT等类型的彩板目录,更难以按图索骥去查找邮票所包含的历史内容。张祯麒这册集邮贴片正是有志于集邮收集者的一部非比寻常的能在艺术享受中赏玩集邮三味的佳着。”
集邮伴随了张先生的大半生。虽说集邮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这份痴迷,却给张先生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有色彩的喜怒哀乐。如果说版画创作是他精神生活的主旋律,那么集邮就是环绕这主旋律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