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发明时是技术不是艺术。法国人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执著地将眼睛所看到的景象固定在镀银的铜板上,实际上,他当时的身份还是个风景画画家。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与法国研究所对达盖尔这项划时代的发明予以承认,这一天就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摄影术发明日。 其实,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照片还要早上十余年。这样算来,摄影已有180年的历史了。在摄影术得以社会确认并迅速应用的初期,它对欧洲的绘画艺术曾产生过巨大冲击,迫使很多肖像画家改行成为了职业摄影家,并安享这项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福利。 由于早期摄影的纯客观性,摄影变成个人情感的寄托与宣泄,家族照片遂成为摄影业的经济支柱。整个欧洲贵族们家中陈设照片变成时尚。这种惰性,使得摄影艺术前进的脚步放缓,加之19世纪末电影的发明,摄影艺术相对被冷落。 电影的发明也是技术不是艺术。第一部电影只是让观众在影院中观看一群走出工厂大门的工人。但电影的优势使其迅速成为艺术,并持续至今发展为一门庞大的产业。 德国的文化批评家沃尔特·本雅明在摄影发明百年之际写下了具有预言性的专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对摄影艺术性的赞赏高度前所未有,他认为大众传媒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必然产生一种完全表达自由的文化,并能克服以往艺术中的公式化缺陷。 这样说来,绘画的技术掌握不再是天才们的独有,“自然的铅笔”掌握在每一个端起相机的人手中,这种自然的艺术使创作平等,让充满创作欲望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大师。这一点在今天尤显突出。 摄影作为艺术领域中最后一块处女地,大规模地开垦还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西方重要的博物馆、艺术馆开始有意识入藏摄影作品。许多摄影大师逐渐冲出自己的专业领域,闯入大众的视野,他们的作品不仅仅只在展览上出现,还在拍卖会上出现,以缓慢攀升的价格吸引了藏家的注意力。我们目前知道的摄影作品最高价格是2006年2月14日在纽约苏富比创下,已故的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的作品《池塘月光》卖了293万美元。另外,在世的德国摄影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99美分》也连续创下近250万美元一幅的佳绩。 资本作为艺术的赞助人,推动着艺术的发展。艺术虽然在金钱面前常常不自信,但它总是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一部当代艺术史,实际上仍是一部由金钱(或曰资本)推动的历史。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半径的改变,深深地影响了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德国著名的东方艺术学者雷德侯认为,中国艺术的构成源于汉字的模件(类似偏旁部首)结构。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们对模件化的创作非常感兴趣,继而久之,中国的收藏家们也对模件化的艺术品追捧。青铜器、陶瓷、玉器就不用说了,连绘画模式化创作也变得非常普遍。凡是有大量存世作品的画家凸显这一特点。四王的山水、郑板桥的竹子、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鱼虾等等,无论多少,都可以视为是一幅画。创作者已在不停地重复自己,激情成了日常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