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版画家身份涉足北京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的五位画家,都是在抗战爆发后投身到新兴版画事业中的,其中两位是新四军,两位是八路军,一位是战斗在大后方的战士。他们以版画作为抗战宣传的工具,服务于全民抗战的岁月,活跃在前后方战场上,他们的历史功绩都是永垂史册的。 吕蒙(1915-1996),原名徐京祥,字徐华,浙江永康人。曾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现代版画会成员。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任抗大第八分校美术系主任。曾参与创办《抗敌画报》,开展抗战宣传和士兵教育工作。这时期他创作的版画有《神枪手》《过大江》《磨刀霍霍》《宁死不屈》等,这些作品以简洁的刀法,表现出强烈的抗战激情。特别是与莫朴、程亚君合作,以他为主创作的长篇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共计110幅,在抗日根据地影响很大。建国以后,吕蒙先后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画院院长等职,以全部时间和精力为团结建设上海美术队伍和美术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在百忙中,他依然坚持美术创作。虽然擅长版画,但在水彩画、速写、中国画方面都有所建树。1980年4月参加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的黄山会议之后,吕蒙突患脑血栓,经抢救康复,但右手变成残疾,失去了握笔能力。身体上的变故并没有将他压垮,继而用左手重新拾起画笔创作了相当多的作品。建国初期,他的版画作品大多以上海建设题材为主。《工业与古城》《造万吨轮》《热火朝天》《女电焊工》《繁荣的海港》《造大船》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随着社会转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他创作的《舟山港》《菊花》更具有抒情性,深受艺术界同道的喜爱。《菊花》《舟山港》分别为大英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收藏。程十发评价说:看吕蒙的作品,“我们面对着的是生命的火花”。 沈柔坚(1919-1998),福建韶安人。毕业于福建省立龙溪师范学校,著名国画家沈跃初曾经是他们的美术老师。1938年参加新四军军部成立的战地服务团。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下设民运、戏剧、绘画、音乐四组,进行抗日宣传动员工作,沈柔坚曾担任绘画组组长。这个时期他创作的版画有《田间》(又名《解放区好风光》),表现军民共同在田间劳动、休息间隙相互交谈的场景,生动自然,曾受到过陈毅同志的表扬。另一幅《盘查哨》描绘儿童团在村头站岗放哨。《庆功图》是以年画形式表现热烈的庆功场面,是一幅具有装饰风格的作品。在战争年代对版画的理解与现在不一样,它还可以替代印刷,因此当时用版画工具刻邮票、钞票,甚至刻地图,也是常有的事。沈柔坚还保存着他刻印的邮票。建国以后,沈柔坚一直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中国画院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上海文化局副局长。尽管行政任务很重,他还是创作了不少套色版画、水彩画、中国画。版画作品题材广泛,抒情性很强,多用油色套印,色彩浓郁深厚,风格独特,代表性的作品有《上海雪夜》《歌德故居》《渔舟》《只争朝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