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热,并没有让所有的人都为之疯狂。当人们都在为这个市场而兴奋的时候,有学者与评论家带给我们冷静的思考。著名的艺评家以及策展人陆蓉之女士就当代艺术的收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陆蓉之认为,如果说艺术家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礼物,那么收藏家也需要具备一种天赋,需要有一种审美创造力。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也是一个偶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过去短暂的一百 年的时间里面,中国曾经跟全球处在一个比较隔绝的状态。因此,外界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处于一个相当无知的状态。谈到今天当代艺术的收藏者和投资者,陆蓉之认为:“看起来他们关注着中国的当代艺术,但是大多数人不要说对中国的艺术非常陌生,甚至对中国的文化还处于无知的状态,这种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大多数人对历史所造成的无知与隔阂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有了偶然的爆发力。而事实上,中国艺术收藏有悠久的历史,但这种深厚的底蕴在今天似乎并没有显示出来。当前很多外来的收藏家可能掌握了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动性,但是这种收藏的主动性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在短短二十年间,来自中国本土的收藏人群明显增长,他们承袭了西方人收藏的知识结构和眼光,并奉为权威。在此情况下,只得反思的是,这种增长是否具备了收藏家的条件,是否出自于对艺术本身的热爱。对于一位热衷收藏当代艺术的人而言,眼光也许会受到条件的制约,但只有在无条件的热情之下,才可以源源不断有新的趋向,有更敏锐的新发现。 陆蓉之认为在收藏具有了情感的驱动以后,更需要的是理性的知识结构,以及欣赏、收藏、并在市场中进出的基本能力。如果藏家不具备能力的时候,就会出现“用耳朵收藏”的情况,即藏家收藏东西主要靠听别人说,而不是自己看。当前市场上有大量余钱,而投资者们则是靠耳朵去听从一些声音,这样的市场活动是相当盲目而危险的。艺术品的收藏当然应该是一个眼睛运动的收藏过程。 今天,当代艺术的收藏已经越来越集中于对年轻艺术力量的关注,陆蓉之认为在目前有很多非常年轻的,甚至还在校园里面的艺术家,已经早早地进入市场垄断或炒作,这种拔苗助长行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目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偏离市场的正常价位,这种现象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陆蓉之解释道:“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艺术生涯一开始便被少数人垄断,受众多资金的攻击,是不利于市场长远发展的。当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艺术家的独立创作发展时,就会受到限制。”要解决这样的难题,只能说寄希望于市场的经营机制,主要取决于一级市场机制的完善,逐渐跟艺术家建立起互动关系,只有这样,年轻的艺术家们才有可靠的依据,使价位拥有理性的增长。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有怎样的前景,跟中国的利益甚至全亚洲的利益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