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著名国画大家周公彦生先生,应该说是一种缘分,谁让他也和我一样,是喝那黄河水、踩那黄土地长大的。这乡情悠悠、细水长长的乡思,自然也就容易在他乡遇到故知了。当然,我们这对故知,在早前的故乡——古城洛阳时,是从没有见过面的。因为,他年长我近二十岁。我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只能是神交了。 自古洛阳出才子,彦生兄应该算是一位。这可能得益于历史留给洛阳的“瓶瓶罐罐”这些厚重的文化沉淀吧。不说别的,单那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艺术和甲天下的洛阳牡丹,已给了他不少的营养,难怪在他年纪轻轻时,就能以“牡丹王”之誉享誉画坛,并应邀将巨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中。当然,这勤奋和苦功,也肯定是少不了了。 七十年代末,周彦生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在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门下潜心学画。此遇,更让先生如虎添翼,特别是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上,可谓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当代有独到成就的工笔花鸟画大家(著名美术理论家迟轲教授语)。作品多次获奖,在国内外举办的画展中也好评如潮。各大美术出版社更是争相出版他的画册、画集。 看他的画,如沐春风。大幅立轴,铺天盖地,气势宏伟,喜气洋洋。小幅扇面,精雕细刻,轻盈美丽,刻画入微。当你站在他那巨制立轴前,你会被他画面中影造的仙境美韵所吸引,那花海、那溪流、那飞鸟、那蝉鸣、那月光、那绿水,无不震撼你的心魂、令你陶醉神往;那红叶、那牡丹、那金凤、那寒梅、那清荷、那碧竹,无不让你心花怒放、流连忘返。这神韵笔墨、这色彩渲染、这精美线条、这精细的生活提炼,最终化作一幅幅大气磅礴、气贯长虹的自然美卷;最终唤来叮咚细流、鸟语喃喃;最终产生出诗情画意的仙乐美音;最终让这华夏大地四季如春、山花烂漫;这最终也不得不使人确信他所下的苦功是何等的非同寻常,令人难忘。 读周彦生的画,你会常常被那固有的诗情画意所吸引。不管你是青年书生,还是髦耋老人,都会细心品味,不忍离去。因为,画面中那大自然的美好篇章、那生活中的浓郁气息,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她会拨动你心间的一弘碧水,让你兴奋,让你惊叹,让你感悟人生的美好,让你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 周彦生的工笔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当代奇葩。这点已是画坛形成的共识。自宋以来,工笔花鸟都以清淡、典雅成为一路,且多以小幅见长。而周公却在继承清雅的基础上,冲破旧制,将火辣辣的、强烈的生活画面,铺天盖地地展现出来。他崇尚传统的笔墨神韵,崇尚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更崇尚石涛那“笔墨当随时代”的笔墨发展规律。他主张国画的精髓应该是继承传统的古韵章法,吸收时代的精华“美音”,表现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表现中国几千年留下的民俗、民风、民情、民心和文化传统;表现大江南北的盎然春意、姹紫嫣红。正如李瑞环所说:“真正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而周彦生正是用谨严精巧的线条、层层渲染的意境、勾勒精到地表现着生活的质真和南国山川的朝气。这精到的笔墨、大胆的用色、巧妙的构图、以神写形、形神兼备地表现祖国秀美山川、自然韵致的画风,不正是周彦生所追求的艺术风格吗?著名国画家、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方楚雄教授说的好:“(周彦生的画)是宋以来的一个突破,在全国是一个大的创举。其艺术风格与古人拉的很开,创新式的创造了工笔画的一种大气势、大格局。” 古往今来的文人画,均以意境深远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往往忽略写实,这一大自然的本貌。于是,常常出现的曲高和寡,自然就见怪不怪了。而艺术作为文化的主旋律之一,自然不能离开大众这块肥沃的土壤。描绘大自然的本来面貌,进行艺术创新,使书画艺术既有深远意境,又有动人画面,给观众以火热清雅的艺术形象和自然韵致,正是周彦生在多年艺术实践生涯中找到的基点。他反对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更反对标新立异、盲目浮夸。他曾说过:“艺术应该是兼容并包,在继承传统优秀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它各自独特的艺术文化。中原画牡丹,江浙画梅花,岭南四季长青,自然要多画那处处洋溢着的春色和绿意,而不是冬天的清冷气氛。”这语句平实,确也道出先生画中常常透出的喜气、朝阳氛围和对太平盛世、美好生活颂扬的喜悦心境。那高雅的格调、清新的画风、和众而曲高的品位,也就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貌。难怪杰出国画大家陈金章教授在被记者问及“有谁将来可以发展成为大师级人物”时,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周彦生的名字(见2003年7月16日《羊城晚报》)。 我相信,彦生先生那以大气势见长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是肯定会有强烈的生命力的;历史的艺术长廊上,也必将写下他浓浓的一笔。 2003年8月6日写于羊城绿意居#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