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国强民富的时代,一时间造就出大批民间“金融家”、“美食家”、“汽车专家”以及“时装大师”等,现在,诸多同胞埋头古玩收藏,摇身一变,全都成了“收藏家”。况且,这个市场有人煽风、有人点火,其信心指数之高,远在其他领域之上。近期一瓶茅台拍出200万元天价,又勾起多少人的贪心。一时间,无论公款、私款,全扑向茅台柜台,致使各地茅台酒纷纷告罄。顶滑稽的一幕,发生在一些城市的鉴宝现场。面对专家,持宝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的藏品值多少钱?”日前有大家指出,凭这句话便可断言:多数“藏友”藏的不是文化,而是银子。
什么是收藏的最终意义?藏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权威人士耐心为我们解答: 首先是实力。如今,金钱积累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使得艺术品、文物古董的价格比之于从前上扬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在一些著名拍卖会上,我们看到西方稍有分量的珍品,都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一件。近年来,中国绘画以及瓷器、古典家具的价格也与日俱增。您若是没有万贯家财,最好不要轻易染指。除此之外,藏家要有一颗“爱心”。他们视藏品为心肝宝贝,须臾不愿割舍。因为真正的收藏家并非投资商,决不会像某些企业和大款,收集艺术品只是为了投资。一旦经济状况不好,就惦记将手里的宝贝高价出售。收藏家往往会遵循一个近乎迂腐的原则——“钱只出不进,艺术品只进不出”。试问,市场千变万化,一般人能扛得住吗?还有,收藏一定要具备卓越的眼光。
许多藏家的行为,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们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收藏家能支撑自己的收藏,主要是靠慧眼独具,不断地收进优秀的、有价值的艺术品或古董,既要收进人云亦云的东西,更要独具慧眼,收进“人不云我云”的物件——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精密工程。最重要的,收藏要具备藏德。收卖文物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收藏,反映了一个收藏家的品行高下以及在同行中的威信。世界上一些著名收藏家,尽其钱财和时间去寻真觅宝,到后来又将这些宝物捐献给社会,体现了高风亮节。比如,收藏现代艺术品最多的是美国的哲尔曼夫妇,他们不光把全部藏品捐给美术馆,还给参观者留下一个宝贵的信念:真正的收藏家“并不是艺术家作品的所有者,而只是受托于他们的保管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对捐出珍品的富翁夫妇是藏友,而前来瞻仰的工薪人士也是藏友。再如观复博物馆的马未都先生,早早地就对外宣布,他的收藏将全部奉献给社会。如此胸怀,才是深得收藏真谛。而那种将宝贝视为私人财产,只顾自己悄悄把玩,从不愿与公众分享的藏家,只能称其为小家子气。
综上所述,眼下全民收藏的伟大“运动”,其境界离收藏甚远。估计热闹一阵之后,很快会沉寂下去。当然,并不是说收藏与下里巴人无缘。其实,只要逗自己高兴,就算您把藏品视为股票、基金,也能算是收藏——但只能是低级水准。热闹之际,大家很容易忘记收藏的一个要素,那就是时间。我们知道,同样是景德镇的瓷器,昨天出炉的和500年前的身价绝不等同。要等待500年,需要若干代人和耐得住寂寞的圣贤之心。而依照现代人的观念,恐怕连500天都不愿等。因而,一位资深人士说过:“藏家的肠子是火热的,心是冰凉的”——他说的“凉”乃是一份人间罕有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