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据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开展5天内成交量达到4000万美元,相比2007年提高了40%。并且多家画廊推出的年轻艺术家作品销售一空,以这样的业绩为本届画博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它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期盼却是很多。
在时下数百家拍卖公司年复一年的春拍、秋拍、月拍且赝品、劣品不断出现的格局下,此次画廊博览会的举行,无疑为国内外美术品的收藏者和投资者展现了一个没有任何“舆论”驱使的“举手投足”空间——以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实力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画廊的经营,其生存状态取决于经营者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也就是说,画廊“代理”的画家文化品位和艺术水准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其“顾客”的光顾率——VIP客户的存留。
尤其是外资画廊“扎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在北京的798艺术区、环铁艺术区、酒厂、草场地、观音堂以及其他地区,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画廊正在人们身边不断“成长”。截至2007年底,北京具有专业意义的外资画廊已有67家,其中42家是2005年后进驻的新“移民”。在北京望京酒厂艺术区门口,来自韩国的阿拉里奥画廊占地约4500平方米。坐落于崇文门南大街的红门画廊则由澳大利亚人布赖恩·华莱士在1991年创办。去年开幕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则由与中国艺术结缘的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创办,他们已经收藏了2000件中国历代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品。北京的今天,画廊市场的资本流量发生了变化,多元的经营理念、多元的艺术以及不同的经济实力、不同的声誉度、不同的引介资源渠道、不同层面的VIP客户等等,都将迫使经营者面临生死攸关的挑战。
再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赵力和他的团队初步调研结果看:目前北京外资画廊类型多样,其中国外艺术机构的分支机构占60%;非营利性机构占5%;中外合作创办占9%;外籍华人创办占6%;外国人创办占20%。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分支机构进入北京艺术品市场的强劲势头前所未有的情况来看,其与去年佳士得中国区业务拓展部董事翁小慧女士的分析和展望几乎到了量化程度。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我们希望开发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球产生中国热,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觉得中国当代艺术不管是从美观艺术的角度还是投资的角度都是一个新的项目。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部分,从成长的比例来讲,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速度无疑是最快的。而这,我们应该理解为是佳士得国际之所以将其商标授权给北京永乐拍卖公司的商业战略布局。
有鉴于此,本土的画廊与本土的拍卖业无疑要正视国际大牌拍卖公司和外资机构的“虎视眈眈”,如何把握和有效控制未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是任重而道远的。此外,在虚造“大师”的今天,如何审视市场、如何审视艺术、如何估量“时价”和如何评估“史价”,更是任何一位画廊经营者都回避不了的严峻课题。
另外,此次博览会主打作品都是油画和当代艺术作品,传统的书画作品并没有显示出“国粹”的魅力。潘公凯也曾撰文《不能让中国画湮没在多元化的格局中》,可是,就是这个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半壁江山的“国粹”,在本土举办的画廊博览会上却黯然失色——最终还是没商量地湮没在多元化的格局中。
我们从以往中国油画的拍卖作品来看,基本上是著名油画家的精品力作,而且都是揭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精神风貌的名作。除了极少数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国画人物画作品外,目前充斥市场的国画作品主要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作为围绕着“恒星(石涛)”运转的“石涛系行星”如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虽灿烂夺目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至明清的文人画则萎靡成了‘池沼的一角’、‘萎靡地拖延了五六百年’,尽管有石涛、八大等成就辉映千古,但从整体上看,却是‘如花流水谢,春事都修’。”的局面。#p#分页标题#e#
油画,在中国经过了百余年的融合,已经完成了民族化的改造过程。如果现在我们还是以“舶来品”来看待中国的油画,就显得有点草木皆兵了。我们从近些年中国油画在艺术品市场坚挺的走势来看,油画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国画艺术要真正意义上地走向世界,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如何在本土重塑它的辉煌,而最终以它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为各国民族所欣赏、所接受,无疑将是任重而道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