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中国实验绘画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一个是在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实验绘画在80年代的特征是形式主义和与非学院化过程,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学院主义在这儿有着特定的含义,它一方面体现为一种艺术的样式,即在1950年代中期形成的写实风格,这种从前苏联照搬过来的风格虽然对缺乏欧洲古典绘画传统的中国油画补上了重要一课;另一方面,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艺术风格成为主要为政治服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样式,并通过政治权力影响到中国视觉艺术的各个层面。这种写实绘画在60年代达到其最辉煌的时期,一批革命现实主义历史画的诞生,奠定了这种风格在中国不可动摇的地位。在严重闭关锁国的文革时期,艺术更加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指令就是艺术唯一遵循的风格,“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对美术创作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一整套为政治服务的创作公式。这种伪现实主义的风格实际上完全背离了现实主义艺术的传统与本质,完全限制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直到文革结束,甚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仍然是艺术院校的教条,从基础训练到创作,都还在这些教条的控制之中。 在1980年代中期发生的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就是从背离学院规范的实验艺术开始的,实验艺术的主体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和青年教员。艺术院校实际上也是前卫艺术的中心,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最初也是在艺术院校反映出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是非学院化的主要资源,现代艺术的实验实际上也就是把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搬用过来。这种表面上的形式主义的实质是反叛僵化的学院主义传统,追求个性解放与艺术自由,当然这其中既有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也有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崇拜与向往,因为在国门初启之时,贫困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现代西方文化的任何事物很容易作为先进文明的标志引起“拜物教”式的崇拜,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遭遇正是如此,整个现代艺术运动都是以模仿和抄袭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和观念为特征,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风格。这些风格更多的是具有原始主义的特征,即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来改造西方现代艺术的样式,尽管这些实验是成功的,但也反映出在一个半农业或前工业化的社会要照搬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的艺术样式是多么地不可能,当然,现代艺术运动的成就并不在于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而在于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动力。90年代的中国实验绘画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的。 艺术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艺术运动到80年代末期嘎然而止,虽然与1989年的政治风波有直接的关系,运动本身的先天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因此90年代伊始,中国实验艺术并没有循着80年代的现代艺术运动的方向发展。90年代的实验艺术首先体现在没有直接参与85运动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中。1990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员刘小东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很大的轰动;随后8位青年女艺术家在同一画廊举办了“女画家的世界”画展,她们大多是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同年10月,赵半狄、李天元也举办了两人联展。到1991年7月,由几个批评家策划的“新生代”画展正式标志着一种新的思潮的到来。90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是人们所料不及的,因为新生代完全是一种写实的风格,似乎与80年代的形式主义背道而驰。80年代的前卫艺术以思想解放为标志,以形式的批判为突破口,为实现艺术创作的多元化铺平了道路。新生代的艺术家大多没有直接参与85运动,也不像85运动的参与者那样有过文革与知青的经历,他们是在文革结束以后接受的中学和大学教育。当知青一代的艺术家引进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时候,他们既接受了现实主义的训练,也接受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他们没有苦难的经历,也没有集体主义的精神,他们更关注自己的经验,写实的手法正好为他们表现个人经验提供了条件。自从80年代初的乡土现实主义之后,新生代画家第一次把目光转向了现实生活,不过是都市的生活取代了乡土,现实的再现取代了理想的批判。新生代画家是以个人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和记录生活,不是按照既定的公式来描绘现实,因此,他们的艺术不是现实主义的简单回归。就像80年代的艺术家通过形式的批判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一样,90年代初的艺术家是通过个人述事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无聊与迷惘,反讽与调侃,为在一个利益多元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前途与位置而不满和发泄。90年代初也是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新生代画家大多是在这个时期走向社会,贫富的分化、金钱的诱惑、腐败的萌生等社会现象都成为他们的题材,透过这些题材则反映出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新生代艺术的前卫性并非反映在形式上,而是在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反应。他们为前卫艺术找到了现实的根基,也确定了整个90年代前卫艺术发展的基调。#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