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创出新高的CPI,走进“负利率时代”的中国人不再甘心于让个人资产躺在银行中“缩水”。“现在还能买房子吗?”“黄金价格会不会跌下来?”“哪种艺术品值得投资?”眼下,这恐怕是大部分手握现金、到处寻找投资渠道的普通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
负利率下百姓寻投资机会
加息后2.5%的基准利率相比10月份CPI4.4%的同比涨幅,负利率不再只是报纸上的数据,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
“现金放在银行的确会‘缩水’,但股市变幻莫测,楼市前景不明,金价又涨得那么高,现在盲目投资可能损失更大,我想再等等。”市民杜先生说。
观望——这或许是许许多多和杜先生一样的普通百姓眼下共同的心态。
黄金和艺术品结伴“起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渠道,一些民众相对陌生的投资领域已经开始显现趋热迹象。
恒泰大通黄金投资有限公司渠道开发经理詹伟生告诉记者,最近购买黄金的市民多了起来,过去两个月公司黄金销售量同比翻了一番。“以前是机构投资者居多,现在个人过来购买投资型黄金的越来越多,特别是过去一直依赖储蓄的老年人。”詹伟生说。
与黄金投资结伴 “起跑”的,是日益受宠的艺术品投资。“我们正在进入中国艺术品投资‘最’时代,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品投资的第三波大行情。”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站主任陈海波说。
1975年以22万元成交的古董花瓶,2005年飙升至1.25亿元,30年涨了500多倍。2010年北京春季拍卖,黄庭坚的 《砥柱铭》又以4.368亿元的总价,创下中国艺术品的“天价”。令人瞠目的收益率难免让许多拥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动心。
陈海波表示,艺术品投资已经逐渐步入“居家投资”的领域,目前中国内地的收藏爱好者估计已经超过了一亿人。他同时坦言,这一亿多人中大部分是抱着财富增长目的的投资者,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专家并不多。“毕竟这是一个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投资市场。”陈海波说。
两年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王先生,或许是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一个幸运儿。他告诉记者,拥有一定艺术品鉴赏能力的自己,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求职就业,而是向父母借了10万元作为“艺术品创业基金”。辗转于各大拍卖行的两年中,这笔初始资金已经增值到200多万元。
可寻求海外投资新“篮子”
“中国人的储蓄率是世界最高的,存款比例相当于GDP的50%以上。我们或许不会去抢购白菜,但是可能会去抢购房子或者其他资产。”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基于以上考虑,樊纲认为,这些钱应分散到各种投资领域中,而首先就是应该拓展投资的渠道和机会。
“从理财角度看资产分散是比较安全的,我建议将部分投资转向海外,尤其是参与海外的大宗商品投资。”时富金融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思佳说,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印度、巴西等高增长国家都是投资的好选择,因为作为资源国,这些国家的资源型资产和大宗商品增长率也相对较高。实际上,一些基金公司已经适时地推出了跟踪国外大宗商品基金的基金,以帮助中国内地投资者“借道”参与国际大宗商品投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