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方艺术文化理念的融入,西方绘画开始引进并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少当代画家浸淫于西方绘画技巧,以娴熟的西方手法、以当代中国生活为内容打入了海外市场。
但是,被西方媒体誉为中国文化大使和海外中国画坛领军人物的穆家善早就发出了示警:海外的中国当代艺术热是场投机。他还不无感慨地说,西方文化都已经无路可走了,你还在模仿西方文化的皮毛,这是无趣和没有前途的。
就像是对他所说的一种印证,从2008年秋拍到2009年春拍的数据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在回落和市场退潮。在2009年2月11日伦敦佳士得的2009春季拍卖会(一)——“战后当代艺术夜场和日场”两场拍卖会中共有七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上拍。唯一进入夜场拍卖的是曾梵志2002年的作品《无题》,最后该作仅以约227.7万元人民币成交。日场中上拍的六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拍出了3件,岳敏君的雕塑《当代兵马俑》以约74.25万元人民币成交,是其中成交价格最好的拍品;俸正杰的《中国NO.40》和赵无极《1.7.71》分别以约61.7万元人民币和64.2万元人民币成交。自此,这七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仅拍得约427万元。这一数字同比2008年同期该场拍卖会上中国当代艺术取得的约合6818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相比,还不及其零头。更为夸张的是在4月30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二)中,上拍的几件中国当代艺术品只拍得了24.95万元人民币,对于一场拍卖会来说,这个数字完全可以忽略。
从2009年开始,苏富比、佳士得以及菲利普斯这三家原来在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拍卖公司开始集体收缩这项业务,由此宣告了中国当代艺术在纽约艺术市场“受宠时代”的结束。该信号的发出无疑对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的市场打击颇大。
其实,中国画的价值由谁或最终由准认定?一直是中国画坛和研究界争论不休的课题。是西方人来认定?还是中国人来认定?还是在交往中共同认定?在许多论者和艺术家心里,惟西方艺评家、拍卖行和画廊的认定才是有效的价值判断,这是一种错觉。西方人能够欣赏、喜欢中国画,当然是好事,但他们绝大多数不懂中国画,他们对中国画的兴趣和了解远不如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兴趣高、了解多。他们身处强势文化之中,有意无意地以西方中心意识来看世界和艺术。当前的国际大展,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的选择者,而我们总是被选择者。他们的选择眼光也大多是“有色的”、不平等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意识形态化的。
因此,轻视或放弃了中国画固有的基本特色和价值标准,把对西方艺术的简单模仿视为“新中国画”的楷模,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更多的国内画家还在尝试用西方笔法来表达艺术语言时,那些长年生活于海外的华人画家则更深刻地理解到,要永不放弃自己民族的特色,才能真正创造走向世界的艺术。
马欣乐算是最融入海外社会的著名画家之一。他少时师从中国绘画大师黄胄、刘文西习画,后又师从哥伦比亚大学当代写实派大师费利普·波尔斯坦教授深造油画。1995年,他于俄亥俄州鲍林格灵大学取得西方绘画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作品多次在全美画展中获奖,并荣获美国艺术成就金钥匙奖。他的作品多次在欧、亚、美洲举办联展与个展,先后被加拿大、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元首收藏。1996年马欣乐代表美国俄亥俄州特莱多市出访西班牙并赠送作品给西班牙公主,这在中国海外华人艺术界中当属第一人。
但是,马欣乐并没有因此走向一条全面模仿西方绘画的路线。他擅长油画,在他的油画里自然而然地融进了不少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他更精于中国画,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走兽,也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能自然而然地引进不少西画的观念和方法,以弥补传统中国画的先天不足。#p#分页标题#e#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马欣乐一直有一种大唐情怀。从还是一名留学生时,他便开始构思一幅能够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再现大唐盛世风貌的长卷。2008年,马欣乐经十余年积累,历时6年创作完成了《大唐盛景图卷》。图卷宽为96厘米、长为5000厘米、涉及人物上千,表现了中华盛唐时期长安城中的繁荣景观,融个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于一体,堪称鸿篇巨制,是中国当代第一幅可堪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再现盛唐繁华的画卷,也是中国当代画家中第一幅全面展现盛唐文化、经济高度发达,民族融合和睦共处,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当世巨作。
长卷完美再现了古都长安当年作为亚洲经济文化中心的鼎盛与辉煌。画中,艺人街头杂耍,小贩兜售商品,青年男女同游,老叟携童逛购,居民崇文尚武,服饰精致,生活富足,一派和谐盛世景象;除此之外还可见僧侣沿街传道,西域商人云集,各国使节朝拜,各色人种自然自在相处。充分展示了当时的唐朝,不仅国泰民安,而且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对外开放威力远播。整幅画卷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大手笔与精细相结合,谨小而不失全貌,细致而不失其势。
从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来看,《清明上河图》与《大唐盛景图卷》两副巨作,再现唐宋盛世,可谓一时瑜亮。更重要的是,马欣乐先生的这一艺术探索在当今画界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立足于本民族艺术特点之上的创新,才有永久的生命力。正是看到这一点,九十岁高龄的李可染大师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先生激动之余欣然为马欣乐的工笔长卷题名《大唐盛景图卷》。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夫人、著名书画家陈佩秋先生高度评价道:“《大唐盛景图卷》气势恢宏,构思巧妙,景物相连,跌宕起伏,内容丰富,气韵生动。从文化与精神的层面上审视并开掘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卷,在我中华崛起的今天当是具有非凡意义。”大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题跋:“欣乐耗时六年遍访大唐遗迹,考证大量史料,穷极大之功创作宏幅巨制《大唐盛景图卷》,清丽严整,气势恢宏,重现大唐盛世辉煌,可喜可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认为:“笔墨功底深厚,有现代感又有古韵,很有气势,可谓是融古今中西于一炉,兼收并蓄自创新风。”
“没有历史的时代”根本就不存在。我们身在某个地域与民族文化之中,我们的心理意识必在这个历史文明的文化积淀之中。中国画是积淀着传统文化的艺术,它的特点也便是它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主要本钱。《大唐盛景图卷》在中西兼容并包的基础上,作出了更高层次的艺术回归,这一意义在当今画坛尤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