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人道主义”
有两种“极品”收藏家。一种把藏品当原子弹那样秘藏严守,唯恐碰一下会导致人类灾难;另一种则截然相反,管它稀世之珍、传国之宝,买进家里就是玩意儿,于是乎抽雪茄看宋画,将汗手抚周鼎。
对这两种人,我都极为敬畏——敬而畏之。
前者犹如娶天仙而不入洞房,乃供之佛龛,此岂凡人所能忍耶?
后者呢?亦如娶天仙而归,却不怜香惜玉,上演家庭暴力,皆非凡人所能忍也!
借用郭德纲最近说周立波的话,他们都不是普通人。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说他们了。
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对藏品的呵护态度和方式也是如此。公共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是不一样的。公共博物馆像是人类文化艺术历史的圣殿,而私人收藏不妨将收藏融入私人的生活空间。
普通艺术品、古董雅玩,与承载着人类精神遗产的稀世之珍也是不一样的。一把当代名家紫砂壶不妨拿来泡茶,小心点就是。万一打碎了,还可以再买。但是一把真正的供春壶,就不能让它冒这个风险了。
对同样一件东西,不同的历史时期,呵护的态度也不一样。伦勃朗的油画《夜巡者》,在伦勃朗活着的时候受尽委屈。《夜巡者》本来画的是“昼巡”,活生生被收藏单位的取暖炉熏成了黑夜。现在这幅画是荷兰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观众不得靠近观看,唯恐呼出来的浊气熏坏了它。
有的藏品不可亵玩,譬如薄如蝉翼的马王堆素纱禅衣。而有的藏品却必须人气呵养。譬如竹木牙雕,家具、紫砂壶、宣德炉以及古建筑(在下认为古建筑也可归入藏品系列)等,长期密封库房,渐渐会像缺乏爱情滋润的人儿那样变得枯槁无华、脾气暴躁。无人滋养的竹木牙雕容易开裂,其实就是发脾气了。一次我去看嘉定竹雕博物馆,展品绝大多数是从私人和上海博物馆借来的。其中私人收藏的竹雕明显要比博物馆库房里拿出来的有精神。凡物皆有个性,藏家需知其性,顺其性。
近年,老紫砂壶收藏群体发生了著名的“污衣派”和“净衣派”之争。“污衣派”认为要保留老紫砂壶的所有历史痕迹;而“净衣派”则认为包浆不是污垢。蓬头垢面的紫砂壶已经埋没了紫砂壶原作者想表达的艺术效果,必须清洗干净,重新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