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在山东济南能够听到要推进齐鲁画派的建设工作。说实话,山东是一个艺术大省,但可能始终不能算是一个艺术强省。虽然我们的画家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我们的艺术市场养活了千千万万的画家,我们的艺术后备军——艺术生也最多,甚至有一句开玩笑的话说,中央美院的官方语言应改为山东话,可我们没有自己的绘画流派、没有自己的大师,更没有自己的艺术产业拳头产品。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山东是一块艺术“飞地”,是供别人发财的地方。只种庄稼,但打下的粮食是别人的。这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有些问题的确是存在的。
在中国绘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文化积淀和群体意识的影响,在同一种文化传统下,在一定时空内,人们会形成大致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理念及认识,有大致相近的审美取向与艺术创作观念,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在一些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聚集的地域,就聚集起了有可以被公认的领军人物和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核心成员的艺术家群体,形成画派,如京津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海上画派、江浙画派等。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不可谓不深厚,且是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却为什么没有孕育出在当代叫得响的画派?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是由于“学而优则仕”的陶养而成的以官本位为主导的文化生态使然,还是经济发展的冲动充满了社会发展的空间,抑或是中庸之道消减了齐鲁儿女本有的勃然的创造力,或是……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反思,在山东,在这么一个文化炽盛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为什么有名山、有大川、有灵水、有圣人,有越来越豪华的大楼,有越来越宽阔笔直的道路,有越来越气派的广场,却没有能够孕育出在当代叫得响的画派,拉得起的艺术队伍,亮得出的艺术产业品牌?
甚至在今天,我们在谈论培育齐鲁画派的时候还有些遮遮掩掩,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虽然有不少区域也都在提出画派建设的需求,但在艺术教育规模化,艺术传播媒介化,审美都市化、时尚化与离散化发展的过程中,区域艺术传统的共同化、共性化已成为一个潮流,区域艺术同质化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事实,如果没有深厚又特质化的艺术资源,培育画派工作可能更多地是一个愿望。特别是在当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由于地方政府对文化形象与项目的需求冲动,更有可能将培育画派工作当成一项政绩工程。但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齐鲁画派,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与积极意义。
一、为什么要培育齐鲁画派
首先,培育齐鲁画派是一项文化工程,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再提升、再提炼、再整合的过程,是齐鲁文化精神的又一次擦拭。在这一过程之中,必要的研究和梳理必不可少。培育齐鲁画派也是一个寻找精神旗帜、培养与树立领军人物、整合发展团队的过程,更是发现价值、培育价值、整合价值、传播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
其次,培育齐鲁画派既是一项文化事业,也是一项文化艺术产业工程,成功而有效的推进,对齐鲁文化事业及其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培育齐鲁画派是一项独立的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与发现的过程,时空留下的文化遗产至少可以分为四个大的板块:一是历史之迹;二是艺术之品;三是文化之传统;四是精神之炬光。培育齐鲁画派是挖掘、发现与整合齐鲁文化艺术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与方式。要注意把文化艺术史变成当下的文化艺术资源,把文化艺术遗存与传统转化为当下文化艺术生产力与文化艺术优势资源。文化艺术资源是文化艺术产业的源泉,所以,培育齐鲁画派是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一个战略举措。
再次,培育齐鲁画派就是创造齐鲁文化符号,打造齐鲁文化品牌,是聚合文化艺术要素及市场要素的一支动员令,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形成区域文化艺术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文化艺术国际化及国际文化艺术区域化的过程,有利于推动齐鲁文化发展的自信与自觉意识,推动区域大众化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有利于推动社会化美育工作,是进一步提高齐鲁人民的文化素养的一个举措。#p#分页标题#e#
第四,培育齐鲁画派是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的需要,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文化艺术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区域生存与竞争能力最为持久的载体。文化艺术的价值在于交流,而交流的基点在于品质。只有站在世界文明大视野中,整合齐鲁文化传统与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使齐鲁画派的内涵更丰富,发展的步伐更加具有民族性,更加国际化。在全球化视野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广泛国际交流,建立文化艺术发展的共识,利用市场机制整合全球性资源,架构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思想体系、发展模式,探寻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路径,才会为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注入灵魂。
第五,齐鲁文化艺术丰富的历史积淀及人杰地灵的发展态势,需要有一个极具符号性的历史载体来承载。齐鲁画派的培育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培育齐鲁画派是中华民族大复兴,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选择。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华民族和谐共处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齐鲁大地,理应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