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大家对字画艺术作品的品鉴能力的提升,收藏界中字画作品收藏领域也逐渐火热起来。不少上个世纪的名家字画作品活跃在市场上,这些名家字画作品都具有不菲的价值,是我国字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林风眠是我国上个世纪重要的绘画大师,其艺术风格大胆创新,林风眠字画作品流传至今仍然受到众人的喜爱。那么你对林风眠字画作品鉴赏过吗?你对林风眠字画作品图片赏析过吗?现在,爱藏网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林风眠字画作品鉴赏,一起来对林风眠字画作品图片赏析吧。
林风眠简介: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
林风眠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艺术风格:
林风眠绘画的最大特点是用色大胆,极富创造性。为了强化作品的表现力,他创造性地将水墨与水粉、水彩交替复合使用,产生浑厚强烈、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这是创举。如他上世纪60年代画的《秋》,运用大面积耀眼的水粉色突出金秋的感觉,使人印象深刻。这种墨、粉混用的画法还有一大好处,即便于修改,色彩与笔触的重叠使修改成为可能,林先生曾说,他的画有些是改好的。林风眠将水粉大胆引入到水墨中,是对中国画改革的一大贡献。
在构图上林风眠也独具一格,充满新意,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感。他特别偏爱方形构图,不喜画立轴、横幅、手卷,也不凭借题诗、书法增色,只有一个签名,简单至极。他的画讲究构成,强调装饰性,吸收了西画马蒂斯、塞尚的长处,他画的许多静物明显有此二人的影子。如《水果》、《窗前》,那极富装饰性的曲线、图案及画面的安排处理,都脱胎于西画。林风眠还格外重视对比的运用,黑与白、方与圆、疏与密、厚与薄、动与静、明与暗都被他大开大合、错综于一起,既醒目又合谐。如他画的许多《仕女》,人物袖口与颈部用白粉勾涂,与黑暗的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风眠字画作品鉴赏:
林风眠的线条自成一家,他说:“画画的外文叫Painting,字根的含义就是刷。”因此他的画中常有大笔的刷色,他的粗笔明显来源于油画,粗壮而有力。他的细笔则受到中国古代宋瓷纹饰的启发。他善于从传统中滋取营养,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在上世纪20年代留学法国时,他便受到蒂戎美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指点告诫,开始关注本民族的艺术精华。回国后,他对皮影、剪纸、漆器、脸谱等都悉心研究。他画的戏剧人物,吸取了皮影的造型特点,大刀阔斧的人物轮廓,简洁明了的几何造型,把人物的特征展露无遗,借鉴了传统艺术造型夸张的长处。他画古装仕女,在古典端庄的面孔后,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林风眠绘画,继承了传统中国画“尚意”的传统,意境深邃隽永诗意盎然。
林风眠与徐悲鸿相似,其艺术之路都曾留学西洋求学,可谓在绘画艺术上是学贯中西。但是他们的艺术路径与艺术表现形式则不太相似,徐悲鸿的国画着重在结构与造型上突破传统绘画的束缚,寻找新的路径,而林风眠则是在色彩与形式感上突破中国画的窠臼,寻找新鲜血液。林风眠的国画在色彩上已经看不到国画传统用色的影子。其造型艺术也更加有装饰感,有点后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子。其用笔则不太注重国画传统的勾皴点染。弱化了笔墨韵味,更多的用笔是为画面的形式感服务。下面的这幅戏曲人物的绘画更注重形式感,装饰意味很强,在弱化了对象结构与造型。用笔简单朴拙。人物上下采用了强烈的虚实对比,产生很强的视觉张力。
林风眠字画作品图片赏析:
下面的这幅鹭鸶绘画,在用笔上无比飘逸,非常流畅,在造型上使用这种飘逸的勾线画法,表现出了对象的质感与空灵。在尾巴羽毛的处理上采用浓墨处理,是为了增强对比的张力,强化了物象的形态。
下面这幅画着重突出了光影效果,其用色已经看不到国画传统技法的踪迹,倒是很类似一幅水彩画,有很强的油画的用色,鲜艳奔放。其逆光的效果突出了空间感。这种效果用国画的传统技法则很难表现。
以上就是爱藏网的小编对林风眠字画作品鉴赏,以及对林风眠字画作品图片的赏析,关于林风眠字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出来的内涵想必大家已经更加了解了。在艺术界中不乏字画精品,但是由于每一幅字画作品所表达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每一幅字画作品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林风眠字画作品也是如此,这也是林风眠字画作品广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