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蒲华 仿古山水册页之一37cm×29.6cm×8
1890 浙江省博物馆藏
蒲华留存于世的相关资料甚少,而吴昌硕为蒲华四十年之好友,他对蒲华的评价成为研究蒲华生平和艺术创作最有力和最可信任的资料之一。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吴昌硕为蒲华唯一留存于世的诗集《芙蓉庵燹馀草》中的序言。吴昌硕在序中对蒲华的人物性格有过这样的描述:“作英蒲君为余五十年前之老友也,晨夕过从,风趣可挹。”“汗背如雨,喘息未定,即搦管写竹石。”读之,如见斯人。同时对蒲华的个人造诣也有高度评价,谓其才思敏捷,画“墨沈淋漓,竹叶如掌,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诗“丰神流丽”,“不解思索,援笔立就,疏宕之气播为天籁,此盖平昔流览宋诗而自以性情纵之,犹野鹤翔空,氋氃独舞,幽兰蔽石,隽逸时芳”。而蒲华另一好友沈汝瑾在《蒲君墓志铭》中则赞其书“狂草如龙蛇,神仙笔也”。
清 蒲华 仿古山水册页之二 37cm×29.6cm×8
1890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他们评价了蒲华作为一位画家在诗、书、画方面的卓然成就,他不仅仅是一位职业画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国学基础的文人画家。作品集诗、书、画于一体,三者相互增色,臻于妙境,画风更是狂放而大气。他们的评价并不是一种溢美之词,这从吴昌硕长孙吴长邺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吴昌硕曾说:“蒲作英墨迹千万要看重,我们家里一定要珍藏好蒲作英的书画。”由此,可见吴昌硕对蒲华艺术的真心仰慕之情。
清 蒲华 仿古山水册页之三 37cm×29.6cm×8
1890 浙江省博物馆藏
蒲华四处游历,广交友,这些成为其人生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他的艺术成长和生活大有裨益。在交游中,蒲华不仅可得诸家之精髓,吸取同时代画家画艺之所长,而且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友过程中为自己的绘画作品打开了市场。可以说,蒲华之所以成为一代海派大师,除了在绘画上的天资聪颖外,还与他阅历的丰富、交游的广泛、性格的洒脱等息息相关,而这几方面的因素对蒲华山水画的成就似乎影响更大。嘉兴处于杭嘉湖平原,境内几无山丘,从小生活于嘉兴城内的蒲华内心深处对山山水水并无多少概念,然而他笔下的山水画不管是用笔、构图还是内容都掌握得如此熟稔,并赋予丰富的思想内涵。除了吸收古人绘画方法外,频繁往来的游历生活给了蒲华山水画创作的直接素材和创作空间,而蒲华的广交游又为其提供了生活保障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作品源于生活,体现生活。因此,可以说没有蒲华丰富的游历生涯,就不会有蒲华在山水画创作上的自由挥洒、深厚积淀。
清 蒲华 仿古山水册页之四 37cm×29.6cm×8
1890 浙江省博物馆藏#p#分页标题#e#
二 蒲华的山水画特点
蒲华山水画虽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的山水画创作也受时代的影响。清代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受清初“四王”程式影响颇深,他们以摹古为主,讲究笔墨情趣和技巧功力,这种画风影响了整个有清一代。至清代后期海派的崛起,虽然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上发生了新的变化,融入了新的内容,创造出清新活泼的画风,而于山水画而言,更多的则还是“四王”的流风余绪,因袭模仿较为多见。蒲华的山水画也受“四王”影响,诚如蔡耕、富华在《晚年杰出画家蒲作英》中所说“他的中期作品有着清初「四王」和石涛影响的痕迹”,但更多的还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清 蒲华 仿古山水册页之五 37cm×29.6cm×8
1890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也许正如董其昌“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的观念驱使,蒲华在其众多的山水画题款中表露出仿古、摹古的心迹,以示学有所宗,如“仿石田”“仿巨然”“摹六如”“拟仲圭”“仿米海岳”“摹大痴”等。蒲华非“取一锭香墨,细细地研磨”,他天性豪放,随意性极强。其虽以古为师有所依傍,但又任情挥洒,追求畅快,因此古人的工细、柔软、文雅和一丝不苟蒲华是学不来的。他的山水画粗率、豪迈、简放,也极少皴擦,和他的花卉、墨竹一样,个性强烈而又气韵生动。黄宾虹曾评价蒲华山水“虽粗率,已不多见”。
清 蒲华 仿古山水册页之六 37cm×29.6cm×8
1890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从题材上分析,蒲华的大量山水画所反映出来的还是文人山水画格调。基本还是以读书、山居为内容,或一人独坐空屋,或两人屋中对谈,或孤坐室外,或抱琴空对,或独钓,或荡舟,再或是随意几笔勾勒“虚室”而空无一人,从这一点上与“四王”的虚室、空山及点景人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