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和发展,画廊和艺术品投资收藏者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在文化艺术纷围比较好的北京丶山东丶浙江丶江苏丶上海丶广东等省市冒出来,他们成为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的主要力量。经过多年历练,已有相当一部分画廊主充当起艺术品推广人和画家经纪人的角色,他们与艺术家的合作,成为艺术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渠道,他们对长期合作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推广和培育,即承担着艺术品进入市场的桥梁作用,也担负着为画家培育扶持推广艺术品的“农夫”角色。这就显现出这个群体对艺术市场的发展的重要性。艺术市场好比是一块广阔肥沃土地,就看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如果播散的是优良品种,经过大家共同浇水丶施肥丶拨草,秋后就会有个很好的收获,皆大欢喜;假如你播入市场的是瘪种,大家跟着投资,尽力忙活,最后的结果是劳民伤财,损失惨重。
目前这些群体说实话是良莠不齐。市场混乱和重多投资人损失巨大的现象十分普遍。事实证明,艺术品推广者们的能力普通较差,他们的艺术评判水平亟待提高。 因为我也是浪迹这个圈里的人,接触不少担负此角色的画廊主和投资收藏人士,对这些人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们在一起的话题大多围绕市场和艺术家们,他们身上有一个致命的大问题:就是评判艺术家作品时往往站在自己的喜好观点,以“自以为是”的方式评价和做投资决定,他们评论艺术品常常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感到……”,其实这种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水平评判艺术家作品丶甚至做结论是完全错误的,它是影响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具备高水准的艺术评判能力是很难的,决不能听凭自己的喜好。我也不否认现在的艺术品投资者和画廊主中有一定评判艺术品能力的人,他们能够轻松的分辨出学术派与江湖派的作品,甚至能正确的判定出作品好坏与水平,但是作品思想境界丶面貌风格追求丶技术表现等方面达到什么程度,应该打九十分还是七十分?他们就很难准确回答评判了。很多作品最具价值的一面根本看不到。艺术品市场上有很多没有进过美院的人,因此不具备高水平的艺术品鉴能力,有时甚至连一些专家都很难为优秀画家作出正确结论。一位水平相当高的艺术家作品,如果评判者艺术鉴赏评判能力差,无异于初中生给博士评改作业,文章中的字都认识,字母也认识,但是文章意义和中心思想却看不出来。看不懂没关系,但是有很多人看不懂就会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好,“驴唇不对马嘴”。这样的人在艺术市场中相当普遍,他们老以自我的“我认为”“我觉得”“我感到”做为正确观点,盲目地给艺术家水平作结论,误导自己和他人错过良好的投资机会,甚至给他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于没进过美院教室的人,评价艺术作品是“野路子”,正因此,我们很难对艺术品作出正确评价。
举几个例子,前年春天时,朱新建先生的作品他才几千元一尺,那时候我曾动员很多人投资收藏,竟没有几人听得进去,甚至引人痴笑,现在也就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价格就涨到四五万一尺,即使这个价格也都在抢。但你问朱先生的作品好在哪里,很多人不知道,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市场上有人说方向先生的作品线条淡弱,你却看不出方向“淡化线条的玄机和目的”,方向是位优秀的画家,对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不可能没有意识,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上他拿过两个银奖一个铜奖,山水画家中仅此一人。正因为方向尽量让自己画面的线条直朴丶真诚丶纯粹丶轻淡灵活,才让画面中的各大元素有了放任不羁的优异表现,赢得评委的高度评价,获得了一连串殊荣。十二三年前,我让很多人买田黎明丶范扬老师的作品,回答我的都是“我认为……”“我感到……”“我看不懂……”。在错失良机,价格涨至十倍二十倍的时候,反而抢着去买了,问他老师们的作品好在哪里,还是答不上来,即使说“我认为……”“我觉得……”,那也是鹦鹉学舌。同一位画家的作品,在五年前他“认为”的和五年后“认为”的可能截然相反,是因为他的艺术品鉴水平提高了吗?也许是这样,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玩的就是好的东西”,“贵了就是好东西”的逻辑推理。用“看衣相人”的办法评判艺术是错误的,你想知其真实身份就得找到了解的人询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信息,所以想对一位艺术家了解到位,把优秀的艺术家推广进市场,就必须到有资格和能力了解他的人那里获得准确信息。#p#分页标题#e#
对有些作品我们有一定的评判和感悟能力,但是在高水平的作品面前我们真的很“小儿科”,这种“自以为是”的评判最终害己害人。艺术市场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更应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推广运作艺术品,少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我认为”“我觉得”,多去高水平的艺术家那里,请他们做做参谋,提提建议。艺术评判有个人观点丶地域门派之见丶水平能力和感情等因素,多找几位更能让你有正确的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规避艺术品投资收藏的风险和误区,否则,就会让很多 人“用废纸擦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