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马云的油画处女作《桃花源》在香港的苏富比以高价成功拍出。拍卖以130万港币估价起拍,现场经过40多次的加价,最终以3600万港币落槌。拍卖结束后媒体随即曝光了买家身份,马云的好友,浙江宁波人钱峰雷,环球国际(香港)控股集团董事长。
马云油画处女作成功拍出3600万港币,无疑是资本对艺术的又一次胜利,而资本的这一次胜利再一次牵动了艺术圈脆弱的神经。不同社会群体对此次拍卖结果的看法各异,马云的朋友圈(亦可称为利益圈)或崇拜者认为这是马云的又一次创举,也许将打破中国当代艺术的窘境,将艺术与资本更深度地结合,加速艺术的社会化进程。
在“人人都是艺术家”口号的指引之下,画幅画,然后送到苏富比这样的全球著名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去卖,又有何不可?有人愿意卖有人愿意买,无可厚非。有些富豪喜欢在拍场上一掷千金而获取社会认可,而马云则选择通过销售自己的创作来搅局当代艺术市场,将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货币化,确实玩得够高级。而以慈善为目的的拍卖,又恰恰成为此次天价成交最有利的说辞,那么貌似摒弃了私利的商业是否还是一种商业?
对马云拍卖艺术作品持反对态度的群体,则更多地从艺术是什么的角度来反驳马云卖的不是艺术。但是这种争论的困境在于,“艺术是什么”本身就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既然无法明确艺术的标准定义,又如何评定马云卖的不是艺术。更何况,以当代艺术的包容眼光来看,一位商业巨擘的处女作油画,直接进入苏富比这样的顶级艺术品交易平台(当然也多多少少借助了合作者曾梵志的影响力),并成功拍出高价,这个从创作到销售以及售后的全过程难道不是一个时代的最佳缩影,而此事件对艺术领域造成的影响或许远胜于某位名家画了一幅好画,谁又能保证这件行为艺术作品不会被写入史册,被后人研读呢?
抑或正如很多人所猜测的那样,马云将进入艺术界,并带来跨时代的变革。如果猜测真的成为现实,那么也许马云就真的会成为艺术史上绕不过的一笔。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马云有足够的资本在艺术圈玩票,即便是对艺术缺乏足够的鉴赏能力,但是面对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被兑换成货币,可能为其带来的强烈刺激(更何况还是以艺术和慈善为名义),作为商人的马云应不会就此罢手。
事实上,此前马云曾经两次拍卖自己的画作,且都以慈善的名义。2014年12月9日,马云的墨宝“话禅”在上海市浙江商会慈善晚宴上进行拍卖,被浙江永利集团董事长周永利以468万元购得,现场引发高潮。在2013年12月22日,马云创作的“马体墨宝”在“淘宝官方拍卖”扎堆落槌,拍出242万余元的高价。整个拍卖过程从12月19日开始,共经历了913次出价。
我们对马云艺术作品拍卖纪录做一个归纳,从2013年的淘宝拍卖到2015年的苏富比拍卖,马云艺术作品拍卖经历了三级跳,从最初以中低收入阶层的“屌丝”人群为主体的淘宝拍卖平台,跃升至地方性富豪聚集的慈善拍卖平台,并进一步借助最知名艺术家的能量,飞跃至国际性超级买家汇聚的交易平台。从最初屌丝平台的242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到如今国际顶级平台的3600万元港币落槌价,两者所实现的3000多万元的差价中包含了曾梵志对马云的艺术专业性的支撑,苏富比这样的国际平台的价值,以及马云与钱峰雷之间多年的交情和利益瓜葛。3000多万元可以简单地阐释为,上述三种无形资产赤裸裸的货币化和数字化结果。在这样一个以商业成功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这个数字又是多么地有代表性和形象化啊!
作为资本和政治的孪生兄弟,艺术从来都无法真正远离资本和政治,洁身自好。无论是为皇室服务的宫廷艺术,还是追求自我表达的文人艺术,艺术最终呈现的功能或者是道德教化,或者是自我标榜,又或者是谋生手段。作为艺术创造者的人类始终无法摆脱自我意识、社会束缚和利益诱惑的影响,艺术是商业也是政治,艺术就是这样的一个名利场,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p#分页标题#e#
而历史又是什么?艺术史学者罗越认为“艺术史学家只对一种新风格的产生有兴趣,而不是它的延续”。社会史学家汉德林则认为历史的核心在于延续,这种延续意味着某些相同元素的持续。而艺术史学家傅申的看法介于两者之间,他认为“历史就是对于变化的记载”。不同的作者将写出迥异的历史,而历史便是有关人类观念的一种记录。至于马云是否会改变艺术史发展的轨迹,关键在于,将由谁来写这个历史。
本文原载于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