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牛顿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使他闻名于世;殊不知,他在从事钱币的时间恰好等于大学毕业后在科学教学研究上的时间,各为31年,在钱币事业方面也作出重大成就。
1643年1月4日(旧历1642年12月25日),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诞生在英国东南部林肯郡沃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把他托养在外祖母家里。1661年6月牛顿考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他是以清寒学生的身份录取的,必须以服务性劳动抵偿所有费用。他的老师巴罗慧眼识人,发现牛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将自己的数学知识悉心传授给牛顿。1665年初,牛顿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开始从事科学研究。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在物理学、数学、化学和天文学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牛顿在漫长的科学探索领域里成果丰硕,但经济收入却一直很不宽裕。1692年,50岁的牛顿决定抛弃科学探索,寻找高收入的职位。
1696年3月18日,牛顿收到时任财政大臣的朋友查尔斯·蒙塔古写来的信,告诉他英国皇家造币厂督办的职务空缺,国王已同意他任命牛顿担任该职务。
1690年3月底,牛顿上任,迁居伦敦,搬到豪华的威斯敏斯特区的杰明大街,靠近圣詹姆斯教堂和皮卡迪利广场。牛顿出任造币厂督办以后,做公务工作跟做学术研究一样地认真。没过多久,就弄清了造币厂的实际情况。按照造币厂规程,督办是闲职。他对督办的职责和现有的管理模式极为不满。他认为督办'一职本身就是行政长官,而且是造币厂唯一的行政长官,负责处理造币厂员工的一切事务……'。他向下院委员会递交了报告,试图重振督办的权威。当他发现修改造币厂章程的努力并未奏效后,牛顿取了另一个策略,那就是力图将自己变成事实上的厂长。他系统地研究了造币厂的历史,以及它目前的经营状况,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超过了其他任何人。牛顿收集了与造币厂有关的公告与授权证书,这些资料可一直追溯至15世纪爱德华四世时期。牛顿通览了旧账,因而对各种服务的支付标准了如指掌。他还仔细研究了造币厂每一班次的运转情况,记录产生的各种费用,如熔化锅的成本及其使用次数。他声称:'通过实验,我发现在镀锡过程中,每产生一金衡半克朗的硬币,就要损失三克半。'
尽管牛顿手下的抄写入员不少,但他对于铸币质量与数量的记录,不管是金是银,从1659年至1691年还是自己抄写了一遍。甚至对一封无足轻重的信函,牛顿也要几易其稿,然后誊清。他对地方造币厂官员关于账目的指示中,提出了这样的忠告:'不要轻信别人的计算,只能相信自己的双眼。
牛顿在数字方面的特长使他立刻就弄僵了造币厂的会计制度。但牛顿的天赋不仅仅局限于弄清账目。他生来就会将事情分门别类,使之井然有序:对于需要动用智力的任何一项新工作,牛顿第一步就是编制索引,以便易于组织相关的知识。他上任后,在财政部花园的后面建起了10个熔炉,分期分批地把旧币收回熔化,把熔化的贵金属运往伦敦塔造币厂,在那里重新铸币;同时在几处分设造币厂。1696年初春,市场上缺少零钱,经济周转困难,为迅速扭转局面,牛顿集中力量提高新币的产量,再加上蒙塔古的组织措施积极有力,使产量在短时期内提高了8倍,起初每星期的铸币量是15000磅,到最后每周铸币达12万磅(约5万公斤) ,而且新币在精度、纯度和图案花纹等各方面都达到了设计要求。截至当年年底,造币厂已造币250万英镑。此时,危机的巅峰已经过去,货币短缺现象开始缓解。1698年夏,重铸货币工作已经完成。货币在3年之内完全更新了。那时,牛顿基本上已经控制了造币厂的经营活动,实际上已在行使厂长主权。牛顿在工作中表现了出色的管理才能,用他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机器运转、熔铸速度、金属纯度等技术不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