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套的邮票、钱币和磁卡,有的是单枚,有的是多枚,面值有高有低,在市场中面值的高低与价格的高低也呈现一定的规律。邮币卡收藏者和投资者了解这个规律是必要的。
我国的流通纪念币与邮票、磁卡相比,它的面值稍显特殊。钱币的面值较为单一,1987年发行的六运会纪念币全套三枚,每枚面值为1角,其它大多为1元面值,近年发行的动物纪念币面值才出现5元的。另外流通纪念币并不流通,大多进入收藏领域,因此,纪念币在市场上均为成套出现,尚未见到非成套的单枚币在市场上交易。流通纪念币一般为1枚1套,2枚一套或3枚一套的较少,4枚以上一套的没有出现过。
一套邮票由许多枚组成的现象较为常见,而且各枚的发行量不同,如西厢记邮票全套四枚,其中80分长亭发行量为293 .51万枚,而另一枚8分面值惊艳的发行量是1028.41万枚。显然面值高的发行量少,面值低的发行量大。这在市场中必然造成高面值高价格低面值低价格,因为配成套票缺少的是高面值票。
电话磁卡与邮票相比正好倒了过来,这和全国通用电话卡经历过打折销售及我国的消费水平有关。全国通用电话卡发行时,大多数使用者在营业窗口总喜欢购买低面值卡,因为一枚10元面值卡在国内任何两地间都能通上几分钟电话,一枚100元卡则可能要使用很长时间,除非用户要打国际电话才买高面值卡。在多枚套卡同时发行的情况下,营业窗口最先售完的是低面值卡。从收藏角度看,低面值的收藏难度比高面值卡大,原因就是低面值卡的销售时间短。在邮币卡市场上常出现低面值卖高价,高面值卖低价的现象。
1994年8月发行的全国通用长城拼图卡,全套5枚,其中有一枚10元低值卡,另有二枚面值分别为100元和200元的高面值卡。若以投入资金而言,用一枚200元的高值卡资金可购20枚10元面值的低值卡。集卡热掀起后,高面值卡在市场上可以稍高于面值的价格购到,而10元的低值卡,却要以300元以上的价格才能购到,低值卡的升幅达30倍以上。
1994年12月发行的梅兰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通用卡,情况与长城卡相似,也是全套5枚,最低面值为10元,最高面值为200元。1997年3月邮币卡火热期间,200元面值的卡可以300元到又犯元的价格购到,10元面值卡的价格则在800元以上。投资者中有远见卓识者,在这套卡发行时专购10元卡,当时购一套梅兰芳诞辰一百周年卡的资金可购38枚10元面值卡,尽管这种行为属投机行为,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你又奈他如何。
类似上述例子还很多。今后发行的通用卡是否都遵循这种价格规律,现在尚难定论。上述例子中,低值卡和高值卡的发行量是相等的,这是产生上述现象的重要条件。邮电部电信总局在后来的发卡计划中,调整了套卡中的每枚发行量,低面值卡的发行t常常是高面值卡的2倍以上,这和邮电部发行邮票的多枚套票情况类似,不同的发行量破坏了套卡中低面值卡反常升值的条件。邮电部的这种发行思路若能继续下去,则今后会出现高面值卡价格高的情况,因为要配套,缺的就是高面值卡。就邮电部的本意,低面值多发行一些可弥补普卡的不足。
另外,邮币卡市场中,单枚一套的钱币和磁卡,升值幅度普遍较大。原因是单枚套币和单枚套卡在市场交易中操作方便。同时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少,或者说投入相同的资金可购买更多套的藏品,多枚套藏品则要投进的较多资金。在市场操作上,一枚一套便于察看品相,便于清点交割,也便于投资者保管,所以投资者乐意投资单枚套卡和单枚套币。当然,市场现象不会一成不变。投资者以赚钱为目的,多枚套卡或纪念币只要稳赚,仍然可以投资,这与舆论导向与投资观念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