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人民币收藏——邮票本身具有的要素

2012-08-14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因排版时每枚票间距离稍远,印成后票边较阔,称为“大龙阔边”票,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第三次发行的,纸张明显较厚,人民币收藏界称为“大龙厚纸”票。...

       
  一般说来,邮票本身具有的要素包括纸质、水印、背胶、齿孔、刷色等,而每一种邮票在这些方面又各有区别。集邮者对这些方面加以研究,对了解邮票发行史和鉴别邮票的真伪,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纸质:现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除极少数金属箔邮票、丝绸邮票和塑料邮票外,一般都是纸质印制的。

  印制邮票的纸张,是以植物纤维作原料。邮票的用纸,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条纹纸、粉面纸、土纸、报纸、道林纸、有色纸等。

  条纹纸有横条纹和直条纹两种,俄国早期发行的邮票多用条纹纸。粉面纸印的邮票,平滑光亮,但因纸面有粉质,一经受潮颜色就会褪掉。原荷属东印度发行的邮票是用粉面纸印的。土纸是土法制成的,质地较粗糙;报纸质地也较差。我国解放区早期发行的邮票,由于战争年代印制条件困难,有用土纸和报纸印的。有色纸有二种,一种是染色纸,就是在制纸浆时即掺入颜色,制成纸张后从正面至背面都染透了,另一种是底色纸,就是只在纸张的表层(正面)染色,背面仍是白色的。我国发行的《气象》特种邮票,全套三枚,就是分别用黄、蓝、绿的底色纸印的。道林纸质地光滑、均匀,现在各国印制邮票的纸张,普遍采用道林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纸技术也不断地改进。不同时期发行的邮票,纸张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同时发行的邮票,也会出现不同的纸张。如我国发行的第一套普通邮票——清代“大龙”票,一八七八年(清光绪四年)第一次发行的,纸张较薄,称为“大龙薄纸”票;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第二次发行的,因排版时每枚票间距离稍远,印成后票边较阔,称为“大龙阔边”票,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第三次发行的,纸张明显较厚,人民币收藏界称为“大龙厚纸”票。所以,区分不同的纸质,是研究和鉴别邮票版别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民币收藏

  二、水印:自从机械造纸发明以后,意大利的造纸专家制成一种有水印的纸张。水印就是纸张里面有一种可以辨认出来的记号,它是造纸过程中由水印辊压印而成的。于是人们就利用有水印的纸张来印制邮票、钞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以防止伪造。

  各国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水印的式样各不相同。如匈牙利是五角星形,罗马尼亚采用国名简写字母“RPR”,苏联是镰刀和铁锤图案,英国和丹麦是皇冠。我国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发行的“小龙”邮票,有太极图水印,这是我国邮票印制中首次采用水印纸。民国时期发行的邮票,有些采用篆文“邮”字水印。

  英国一八四O年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色邮票,就是采用有皇冠图水印的纸张印的,现在英国邮票已停止使用有水印的纸张。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邮票,还没有采用过有水印的纸张。

  有水印的邮票,只要持票迎光一望,一般很容易看出水印花纹。有些纸质较厚的邮票,水印不易看出的,可将邮票放在黑色纸片或黑色塑料片上,邮票背面向上,即可看出水印。或使用水印检查器。

  三、背胶:邮票,为了便利人们随时贴用,多数在背面刷有一层胶水,称为“背胶”。一百四十多年以前,英国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就已经带有背胶。胶一般分为糊精胶和化学胶两种。糊精胶的特点是胶层较厚,光亮度好,但对湿度敏感,胶面容易受潮发生粘连,给邮票保管带来不便。我国发行的《菊花》、《牡丹》特种邮票,就是刷糊精胶。化学胶的胶质透明,光亮度比糊精胶差,但潮度变化对胶面一般没有影响。近年来,我国和其他国家发行的邮票,一般都刷化学胶。

  背胶是刷胶邮票的组成部分,收集新票要注意保持原刷背胶,不要随便用水将背胶洗掉。

    四、齿孔:邮票齿孔的种类,见“邮票的齿孔”。

  五、刷色:刷色指邮票上所印的颜色。邮票上的颜色有单色、双色和彩色(三种以上的颜色)三种。早在四十多年以前,厄瓜多尔发行的《庆祝美国宪法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至少有六种以上的不同颜色。现在,除普通邮票外,已很少用单色印邮票。

  各国发行的邮票,一般很少采用红、黄、蓝三原色,常常是由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调配的。有些使用时间长或需用量大的邮票,由于多次重印或由不同厂家承印,刷色往往会有差异。研究邮票刷色,也是鉴别邮票版别的一项内容。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