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我们相信台湾和祖国大陆终将统一。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邮政自成体系,台港澳邮票成为中国邮票的另一个体系。
台湾、香港、澳门三地区的邮票各具特点,种类繁多,限于篇幅,这里简单介绍其发展过程。
1888年3月(清光绪十四年二月),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本岛改革驿站,创办近代邮政,设邮政总局。同年发行邮票,供公务贴用的称为“台湾邮票”,用于民间邮件的称为“台湾商票”。邮票没有面值,官用不收费,民间按邮程、邮件重量计费,填写在邮票上的有关项目中。
与此同时,台湾邮政在海关“小龙光齿票”上加盖中文“台湾邮票”字样,分为3分紫色、5分橄黄两种,拟在年内发行,但因故未能使用。此后不久,台湾邮政总局向英国伦敦维尔金生公司订印了一批正式邮票。这套邮票图案上部为一条龙,寓意清朝,下部为一匹马,象征邮政,世称“龙马图”邮票。此票印成后未正式使用,恰逢台北锡口段火车通车,当局以此票代火车票使用。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台湾人民奋起反抗,镇守台南的将领刘永福于1395年7月31日在台南成立“台湾抗日民主国”,同时创办邮政,发行邮票。这套邮票图案上有一只虎,通称为“独虎图”邮票。全套3枚,印制4版,第四版未发行。
1895年至1945年的50年间,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台湾邮政全部使用日本邮票。1945年我国收复台湾后,将日本占领时期在台湾售用的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台湾省”字样暂用。
1946年6月起,台湾邮政使用“香港版烈士像”限台湾贴用改值邮票,此后又使用伦敦三版和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邮票加盖“限台湾贴用”和台币面值发行。1947年7月10日,民国邮政发行孙中山像限台湾省贴用邮票。这套邮票以孙中山像为主图,衬以台湾着名农产品甘蔗、香蕉、风梨等。全套10枚,面值分别为1元至20元不等。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故称“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限台贴用票”。邮票发行后因通货膨胀,曾多次改值加盖。1945年5月20日,“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限台贴用票”发行,这套邮票图案与首版相似,全套6枚,面值分别为25元至40000元不等。
1949年10月以后,台湾邮政继续发行邮票,种类和内容日益丰富。台湾邮票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民族传统文化题材,其中尤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品为图的邮票系列最具有代表性。
(更多关于台湾邮票的文章请查看http://www.airmb.com/youp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