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碑帖收藏鉴赏家、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张铭心:中央民族大学文博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牟建平:北京书法家、专栏作家 高 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曹怀宇:本报记者 碑帖收藏传统悠久,但是在今天,谁能拓碑,谁能从中得利,却都成了问题。碑帖市场不温不火也让不少收藏者心有疑惑。 10月中旬,北京报国寺收藏市场举办了为期10天的“碑刻与书法——中国历代碑帖艺术展”,现场的古碑拓片鉴定出现了火爆场面。由于鉴定专家人手不够,10月15日的鉴定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结果发现,鉴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拓片,虽然多数为近现代拓本,但没有发现一份赝品。 市场持续升温,而拓本又大量来自古碑原石,有人担心,这会不会给古碑保护带来不利影响?在各种藏品都在升温的情况下,碑帖收藏又将是怎样的前景呢? 困惑一:拓片收藏和古碑保护是不是矛盾 张铭心:拓碑各自为政。 随着中国文物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碑帖拓本的急速升值,为了盈利而在古代碑刻上传拓的现象日益增多。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古代碑刻,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可以有效执行的法规,或者说,实际上处于法律管不了也管不着的状态。 古代碑刻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文博单位。 在目前国有博物馆资金拮据的情况下,有些县市级博物馆的不少古碑都躺在地下库房睡大觉,没人去传拓或研究整理。而在一些著名的碑刻收藏单位或旅游景点,则是现拓现卖,生意兴隆。拓碑的收入,当然是管理部门的创收。 虽然一般用来传拓获利的碑刻大都是不上等级或不入级的文物,但不管怎样,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这种对古代碑刻的经济性开发当然也可以被解释为“合理利用”。但可想而知,滴水也能穿石,这种各自为政的传拓对古代碑刻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高 鸿:响拓损害古碑在所难免。 碑帖原石的保护和碑帖拓本的拓制流传,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能很好保护碑帖原石,又能使拓本得以适当流传,以满足众多碑帖爱好者、收藏者的需求?我个人认为,碑帖原石,特别是新出土的碑帖原石,如石质较坚硬,可以捶拓200份左右,以利出售和流传,也不会对原石构成损伤。如果石质疏松,如唐《张怀寂墓志》那样的石质,另当别论。但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严格措施并严格执行,不能一准许开拓,就没完没了。 对于不便多拓,又很珍贵的碑刻,可以精制翻刻本流传。如明代锡山秦氏翻刻的《唐九成宫醴泉铭》,是价值很高的拓本,几能乱真,同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为了满足学习和收藏的需求,最好的办法是克隆原碑刻。目前已经有电脑照相后储存古碑数据,带动刻字机复制古碑的技术。这样复制的各种材质的仿古碑,翻拓的内容和原碑完全一致,比传统的木板翻刻更科学。 当然,这也会给收藏市场带来一些疑惑,那就是真假难分。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原碑本身的书法艺术及拓印的年代决定拓片的价值。这些完全仿真的拓片在未来还是和原石拓片价值区别不太大。 困惑二:碑帖收藏为何只是缓热 张铭心:碑拓曲高和寡。 碑拓收藏需要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需要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而不是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投资手段,所以目前的收藏者以书画家、研究者和爱好者居多。 回顾历史也是如此,热衷于碑拓收藏的大多是文人墨客、书画家和痴迷于此的爱好者。清康乾时金石学盛兴,金农、黄小松、阮元、桂馥等藏家都是书画高手。朱家氵晋之父朱文钧先生为近代著名的金石大家、碑帖收藏大家,新中国成立初,将所藏700余件汉唐碑拓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其中有重金购得的北宋初拓未剜本《九成宫醴泉铭》,为今见最早的拓本;孤本如北宋拓汉《鲁峻碑》、初拓汉《张迁碑》“务”字不损本、北宋《云麾碑》和《集王圣教序》、明拓《石鼓文》等。 将碑拓作为一种人生雅好,恐怕比纯粹投资更适宜一些,我认为这种好的传统有必要加以保留。 牟建平:碑拓市场不温不火。 碑拓作为一个传统古老的收藏品种,近几年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日渐火爆的情况下,无论成交还是参与的人数都没有太大起伏,在众多收藏品种中,国内碑拓行情始终不温不火。 虽然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450万美元巨资从海外藏家安思远处购得《宋淳化阁帖》,掀起了一个碑帖热潮。人所共知,毕竟那是难得一见的宋拓(尽管后来引发争议)。2005年12月翰海秋拍也曾拍出一件《宋淳化阁帖第6卷》,估价75万至90万元,最后以396万高价成交。 相对二者而言,目前市场中的碑拓绝大多数均在万元以下,能超过10万元以上的凤毛麟角。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国内上拍碑帖3106件,已成交1729件,总成交金额8471万元,成交率57%。在爱藏网公布的2006年迄今为止“古籍善本碑帖排行榜”中,成交最高的碑拓——今年嘉德春拍《龙门造像20种拓本》(成交额11万元)才居第76位。 王 钧:收藏持续缓热是必然趋势。 碑帖素有“黑老虎”之称,很少有人用来送礼,而现在写毛笔字的人相对较少,使其实用需求并不很大。而外国人对直观的艺术品较欣赏,而对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理解不透,这也导致国际市场碑帖很难火爆。加上收藏碑帖的人群大多是知识阶层、工薪阶层,碑帖价格也很难炒得很高。 但是,随着国内一些重要博物馆的碑帖展览增多,使对碑帖这种文化品位高的收藏品渐渐引起了收藏者的重视,碑帖收藏群体在缓慢扩大。最近《中国收藏》杂志社和北京碑帖研究会搞的历代碑帖展,每天都有两三百人前往参观,展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代书画名品、精品古瓷存世量有限,但赝品却越来越多,使人们望而却步。而碑帖这种艺术品,作假的成本很高,古拓片的鉴定相对容易,目前市场上赝品很少发现。因此当收藏者购买好书画和瓷器困难时,其中部分人必然会转而投资收藏文化品位同样很高的碑帖。 从室内装饰的角度来说,人们看惯了书画瓷器以后,也会用碑帖来调剂。也许不久的将来,碑帖会成为家居装饰的时尚。 困惑三:收藏投资前景究竟如何 牟建平:投资变现周期长。 相对于书画、油画等热门品种而言,介入碑拓的藏家与投资人少得可怜。嘉德和保利的油画拍卖专场一次就能超亿元,比国内这些年的碑拓成交总额还高,为什么?因为参与的藏家多,特别是大量的新投资者都加入进来了,而碑拓则难以吸引藏家的热情。究其原因,主要是获利空间小,难以变现,大资金无法进入。 油画近一两年走势强劲,不少投资者介入后获利效应突显,引起连锁反应。国画也一样,选择对路获利20%至30%不难。碑拓则无法形成短期赢利效应,几十万的投入要依靠多件才能完成,而且套现不易,种种原因难以吸引大资金的加盟,缺少场外新资金的涌入,碑拓的真正转暖走强就遥不可期,仅靠一两件天价拍品是根本无法扭转整体行情的走势的。 在这个现实面前,收藏者根据个人喜好而定无需讨论,而作为投资者就应该有个理性的选择。古拓片的数量非常有限,其文物价值与日俱增,长线投资是明智选择。如果现金流有限,急于套现,是不宜大量投资古拓片市场的。 高 鸿:收藏投资有技巧。 收藏、投资碑刻拓片如同投资书画作品一样,它是什么年代的?碑刻的名气如何(是谁所书以及谁人镌刻)?原碑刻是否已毁?现在收藏在哪家文博单位?拓片是哪一年所拓?是什么人所拓?流传是否有绪(即经过历史上那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的鉴跋、收藏)?是蝉翼拓还是乌金拓?存世量多大?完好与否?等等,这都是左右其价值大小的关键问题。 此外,碑刻拓片的收藏和投资与书画一样,同样存在高风险,也就是真伪的问题。是石刻拓片但是不是原拓?如果是木刻版拓片,就得考察它是哪朝哪代碑帖行(店)所刻所拓,原版还在不在?当时发行量有多大?现在存世量有多少?是什么纸、什么墨所拓?这些都需要收藏、投资者的细心考量。 作为碑刻拓片的收藏、投资者,要想在市场上搏击风云,最要紧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碑帖考证学的认知水平。#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