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东曾说过:“文学和绘画是我心灵的姐妹、幻想的双翼。”她自幼酷爱文学与绘画,1963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后,就以能诗善画而闻名于校园。原东语系主任季羡林先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的名字,称之为“小友”。1981年她在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从政经商20余年。她是个有心人,在频繁出国考察期间,广泛涉猎西方与日本文化,并经常与中国文化比较,逐渐形成了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艺术理念。为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认,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她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画院进修,掌握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她画的写意荷花继承了中国文人画以诗入画的传统,致力于营造高洁清雅的意境。同时接受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胡伟先生的指导,潜心于中国绘画材料技法与当代艺术表现的研究。她“深切地意识到21世纪的中国画要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寻求突破”,于是创作了一批试图融合东西方绘画优长的岩彩画作品。
林江东的岩彩画的基本构成元素是色彩。她现在长住日本东京,对源自中国古代传统的日本岩彩技法的研究和实验更加细致而深入。一般说来,东方绘画的色彩更强调装饰性和象征性,西方绘画则更强调写实性和表现性。林江东的岩彩画的色彩,把东方绘画色彩的象征性与西方绘画色彩的表现性结合起来,而减弱了装饰性和写实性,突出了色彩自身的寓意和表现力,使她的岩彩画获得了鲜明的个性。这种以诗入画的方式也恰恰与她熟悉的中国水墨文人画的传统精神相通。
林江东的岩彩画通过色彩构成表现的诗情,往往是她几十年情感生活记忆中一些闪光的碎片。那些深层心理隐秘微妙的海航运、飘忽不定的思绪、无可名状的感触、含蓄多义的寓意,都纯粹属于诗的灵感和幻想,难以用具体的形象描绘,只能用抽象或半抽象的形式来表现。在抽象或半抽象的色彩构成中,诗的灵感左右逢源,诗的幻想自由驰骋,色彩恣意表现的程度和淋漓挥洒的效果,类似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滴色作品,那种色彩构成的韵律像交响乐一般。
岩彩画可以溯源到中国古代的壁画。林江东对中国古代壁画的现存状态进行过创造性的临摹,从那些斑驳脱落的壁画中寻求当代中国画缺乏的厚重丰富的色彩。林江东也凭借对中国古代壁画遗存的色彩印象从事她的岩彩画创作。例如《禁锢的春》、《熔金凝碧》、《禅境》等作品,就令人联想起克孜尔石窟或敦煌石窟那些虽然斑驳脱落却依旧金碧辉煌的壁画。而她的《六宫粉黛》、《温一壶月光下酒》、《狂想曲》、《华彩》、《红妆素裹》、《三人行》、《幻觉》等作品,则似乎把中国古代壁画的重彩与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的滴色融合在一起,流光溢彩,奇幻鲜丽。《幽梦》、《金粉世家》、《竞》、《记忆的碎片》、《禁》等作品倾向于色块的拼贴。《心香》、《暗香夜袭人》等作品把半抽象的花卉画得非常大气,特别是《心香》,从中心向外迸射的色彩可谓绚烂之极。《e的交响》、《凝思》等作品,色彩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更接近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