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画的古籍,伪作不少。20世纪学者常常引用伪书议论,以讹传讹。书画界至今不见一部甄别真伪的专著,以致学者们涉足古籍时如履薄冰,一不留神便落入陷阱。十多年前我撰写中国美术史,曾遭此陷阱。每当想起我在书中引用过的伪书,便如同芒刺在背。常见的伪书罗列如下,以便大家警惕。
《山水松石格》,旧题梁元帝撰,行文却与梁朝文风不协。梁元帝只是擅长人物画,且山水画在当时还没有成形。本书著录于元朝脱脱主修的《宋史·艺文志》。《宋史》编修的时间只有《新唐书》的六分之一,篇幅却多出一倍,内容繁芜杂乱,在二十四史中最为人诟病。《宋史》编定于1345年,离南宋灭亡已历66年。郑樵在1161年完稿的《通志·艺文略》不见此书。《山水松石格》作为好事者的伪作,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南宋。南宋时期,印刷术发达,读书人骤增,官场落选、一文不名的书生待业在家,无所事事,有的是编造伪书的时间。作伪风气到了明代更加流行。比如状元杨慎,号称明朝第一才子,他伪造《杂事秘辛》,描述汉代皇后婚前被裸体检查的经历,详细奇艳,用语又地道,以致四五百年来骗过了无数文人。杨慎著作等身,写书如同泻肚一样快速,仅流传至今的就有五十多部。乍一看博学多才,细考问题不少,时过境迁,大都会被淘汰。我有一位友人是版本学家,提醒我少看杨慎的书。杨慎著《书品》与《画品》,文笔一流,史料是否可靠,只有鬼知道。
《后画录》,旧题释彦悰撰;《续画品录》,旧题李嗣真撰;《画学秘诀》,旧题王维撰。这是挂靠在唐人名下的几部著名伪书。张彦远指出彦悰的评论最多谬误,比如《后画录》序言声称成书于唐太宗贞观九年,书中记录的画家,竟有唐太宗的曾孙当皇帝时成名的画家。这书的真本就成问题,更不要说后人托名的伪书了。有人对照李嗣真《后书品》的体例,考证《续画品》出自明人之手。《画学秘诀》始见于明代人著录,秘诀是道家用语,同王维崇佛明显不符。王维死后,弟弟王缙为他编辑文集,不见此书。此书遣词造句的文风被推定为南宋。
《画山水赋》与《笔法记》,旧题唐荆浩撰。纪晓岚等人撰写《四库提要》予以校订,结论是“二书文皆拙涩,中间忽作雅词,忽参鄙语,似艺术家粗知文义而不知文格者依托为之,非其本书。”在百度网点击“笔法记”,好几十篇文章都在引证这部伪书。专治画史的老友陈传席撰《中国山水画史》,特辟一节介绍和分析《笔法记》,洋洋洒洒,可惜是无稽之谈。如果再版,务必连根删去,以免谬种流传。
中国古籍每逢改朝换代,流失严重。宋版书籍到了明代变得格外珍贵,托名宋人的书画著作自然沾光。当时的重要伪书有署名李成的《山水诀》、释仲仁的《华光梅谱》、李澄叟《画山水诀》。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不加考订,收录了这些伪书。《美术丛书》属于不可靠丛书,而今却是爱读书的中国画家的案头必备书籍,俨然成了书画经典。《山水诀》旧题唐李成,按画风与成就而论,首先就不妥当。李成固然是唐朝宗室后人,但唐朝灭亡过了12年他才出生,后唐灭亡之际尚未成年。这样署名符合国人炫耀名家的习气:历史人物的朝代要往前靠,近代人物要往后拉。前者如倪云林,死于明代,署名是元朝;陈洪绶死于清代,署名是明朝。后者如齐白石、黄宾虹,从风格形成的时间而论,理应属于民国画家,当今画坛却硬要将他们拉到本朝。李成在宋代初年的名气比黄宾虹在今天的名气更大,作伪者挂靠在他的名下,显然是为了攀附。两宋学者谈画录,均不见李成有此书。即便是漏洞四出、伪书频现的《宋史·艺文志》也不见此书。质言之,《山水诀》大体是元明之际问世的伪书,与托名李澄叟的《画山水诀》大同小异,谁抄谁还是另有所本,不详。
《华光梅谱》署名为仲仁和尚。它被判为伪书的理由,一是画梅“口诀”浅薄俗气,画梅“取象”比附阴阳五行,同文人画不协,也同和尚的知识背景不协。二是前人引证后人的学说,流于荒谬。三是自己引用自己的书,有悖古人著书惯例。《宣和集古印史》记录的是宋徽宗以前的篆刻,由明代学者来行学出版,来行学的自序声称在石箐山耕地,耕破了一口棺材,在随葬的朱漆筒中发现此书,墓主大约是北宋末年南渡的书画爱好者。可是北宋以来,藏书家均不载此书。明代学者屠龙为此书作序,极力称赞,不是无知的吹捧,就是有合伙作伪的嫌疑。#p#分页标题#e#
图书作伪的情形复杂。有被判定为全伪的,有被疑伪的,有书真而作者伪的。比如《筠轩清秘藏》三卷,抄袭张应文的《清秘藏》,分两卷为三卷,挂名董其昌。为了表示可靠,还煞有介事地杜撰陈继儒的序言。张应文的《清秘藏》抄本流传范围窄,当时的书商挂靠在董其昌的名下,动机是提高发行量。董其昌身为万历朝的礼部尚书,声名显赫的官员兼书画名家。如果今人用此书研究董其昌,就会上当。需要指出的是,伪书不是不能用,但必须加以限定。比如上述诸书代代相传,既成事实地影响了中国书画的创作。美术史家在引用时,只有找到它们作伪和流行的时间以及影响的范围与对象,才不至于离谱。
注:本文曾发表于《中国书画》2009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