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收藏,最近因为价格暴涨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仍然属于小众范围。李亿一路上虽然也走得不是很顺利,但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收藏方法,因此获得不错的回报。
与石头有缘
李亿在上海一家私营企业上班,是个金领。年纪不大,但在翡翠收藏方面,却显得很老到。
之所以会喜欢上翡翠,是因为他跟石头有缘。父亲在上海一家杂志社工作,自小李亿也没少受艺术熏陶,比如练书法等。为了让李亿“学一技”,父亲便把他送到同事那里学习篆刻技艺。这位同事来头不小,是国内著名篆刻书法家钱君匋先生的关门弟子。就这样,李亿便对各种各样的石头着了迷,什么雨花石、青田石、田黄石、鸡血石,都曾经是他的最爱。在那段时间,只要有机会出远门,李亿就会收集石头。有一次去三峡玩,回家的时候除了一大包长江石外,其他的什么都没带。
这个爱好就在他工作数年之后,仍然保持着。但就在李亿对石头深深着迷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一直只有投入,却无法带来收益,这会导致自己入不敷出,“子弹总有打光的那一天”。观赏类石头好看,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比如长江画面石,有的如水墨图画,有的如风光照片,美不胜收。但这些石头并不具备保值、增值功能,其价值大小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全凭个人感受。还有一些观赏石地域性太强,也不适合收藏。比如青田石,在产地青田很有名气,尤其是一些当地有些名气的企业家手上,如果没有青田石,甚至被认为是一件很有损身份的事。但在青田以外,则并非如此。
个人的财力毕竟有限,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更是如此。如何找到一个既可满足自己个人爱好,又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收藏方式呢?“可以列入宝石级别的翡翠应该不错,虽然当时没有多少人关注。”李亿当时做了这样的选择。更为主要的是,翡翠内敛的性格,也更适合他的性情。
在痛苦中成长
如果不是事先做了一些功课,记者肯定会被那些不断从他嘴里蹦出来的行话如“种”、“水”、“肉”等弄得稀里糊涂。不过在李亿最初接触翡翠的时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
刚刚开始的时候,李亿犯了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的通病,就是凭兴趣草率行事。那段时间,只要看到绿色的玉石,经人一忽悠,肯定就会立刻掏钱买下。频频能够以很低廉的价格淘到“宝贝”,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让他感到很得意。但直到有一天,结识到一位有20多年经营翡翠的业内人士之后,他傻眼了。他把自己之前所收藏的东西统统拿了出来,发现没几件真品。“现在家里还放了三四十件假货。我都把它留了下来,这也算是我的一段经历。”他说。
这次交流让他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但也让他意识到,靠自己闭门造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于是,学习变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在跟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俨然一副资深业内人士派头,这正是他长期积累的结果。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方式结识一些圈内人士,比如一些资深藏家等,并经常跟他们一起切磋交流。
为了让自己对翡翠有更深的了解,2009年9月,他还去了一次云南腾冲。在那里,李亿玩了一把“赌石”。虽然说是“赌石”,其实李亿更多是想练练眼力。根据石头上的“开窗”,他花了4000元“赌”了4块,当场切开,其中两块是石头,还有两块里面含有翡翠。“能够做几个挂件,市场价估计在40000元左右”。这是李亿那次“赌石”的收获。
云南之行,让他还有别的收获。那里有人告诉他,内地有不少来自浙江、福建的实业老板参加缅甸毛料的“公盘”交易,而此前“公盘”一直是翡翠商们比拼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些新面孔的加入,推高了翡翠毛料的价格。还有人告诉他,因为原料越来越稀少,来自国内的承包商在缅甸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削平了山包,掘地深度达到1500米。这些信息让李亿觉察到,翡翠收藏正是好时节。2011年的暴涨行情,也印证了他当时的判断。#p#分页标题#e#
在流动中升值
为了让自己不断得到新的藏品,同时也要保证有更好的收益,李亿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藏品“流动”起来。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做法:“相对翡翠而言,其实每个收藏者都只是过客,它本身才是永恒的。既然这样,我们拥有一次就已经足够了。”李亿会不知疲倦地去搜寻,他也会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藏品转让给别人。
通过不断转出手中藏品,李亿可以更加自由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慢慢向精品靠拢。谈到自己的回报,李亿很坦诚地告诉记者年均收益超过40%。当然,也有一些藏品价格涨幅会超过这个水平,如一枚墨翠观音挂件,是前年以12000元收购得来的,而现在已经有人出价38000元。
记者点评
翡翠收藏其实有很多讲究,对于一般人而言,有些难度,因为市场上假货太多,容易让人上当受骗。李亿吃过这种亏,好在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李亿的收藏思路有别于常人,就是让自己手上的藏品“流动”起来,这是一个去糟留精的过程。其实在收藏市场,同样也存在“二八定律”,升值幅度大的只是少量精品,因此在“流动”过程中,他获得了更多的精品,当然,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收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