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漓江画派直到21世纪初才浮出水面,但在大约一千年前,中国画家已经开始了纸上桂林山水的创作。
最早与桂林山水结缘的画家是北宋时期的米芾。大约1070-1075年期间,20多岁的米芾在桂林任临桂县尉。传说他画过不少桂林山水题材的画,其中一幅《阳朔山图》,图中题有:“拜石人,居岩壑,至奇之地,作宦佳处,无过于此。”在漓江画派前史上,米芾的意义不仅在于最早描绘桂林山水,而且,据推测,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影响甚大的“米家山”水墨技法,“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渲染出云的流动,以及云雾中的山水”(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235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第1版。),就与米芾面对桂林山水的感悟有关。比米芾稍晚几十年的张孝祥在歌咏桂林山水的诗歌中就写道:“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有人认为:“从后世画家所摹写的米芾山水画作可以看出,‘米点山水’的原型和灵感应该就来自于桂林山水。”也就是说,桂林山水早在900多年前,不仅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题材,而且,启发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创新,造就了中国山水画中最早的“印象派”。
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留下了名字的桂林籍画家是清代的石涛。人们普遍认为石涛1642年出生于桂林靖江王府,是靖江王朱亨嘉之子。1645年,朱亨嘉兵败被杀,石涛被带到全州湘山寺出家避难。1651年,石涛离开全州到了武昌,从此再没有回过其家乡广西。但是,石涛喜欢用一枚印章,上刻“粤山”两字,暗示他的粤西人出身。乔迅认为,“圆锥形山峰与石涛的密切必然跟桂林一带著名的石灰岩地形有关。靖江王府坐落在桂林城内石灰岩地形最著名的独秀峰下,这个事实也加强了这种山形对他的意义。石涛在事业生涯的最早期,已把身世的象征符号移置于黄山脉络,其中可见类似的山峰形状,恍如高入云端的桂林景致。若进一步推测,他以山洞岩窟为题的许多画作,在唤起宗教苦行和超脱的意象之外,也让人想到其出生地桂林的与山峰同样闻名的岩洞。” 200多年后,北京画家胡佩衡专程到写生,他从叠彩山东望桂林群山,不禁感叹“这些山峰,在大涤子画里是常见到的。”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石涛虽然没有绘制过以桂林山水为题的画作,但桂林山水的记忆与印象却已经成为其山水画的文化基因,并影响了其后许多桂林画家。
米芾和石涛都是中国绘画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一个客居桂林,一个籍贯桂林,都深受桂林山水的哺育。在涉桂画家谱系中,他们既是开先创性的人物,也是登峰造极式的人物。对于广西画坛而言,他们就像桂林的独秀峰一样:平地拔起,卓然独秀;遗世独立,不见绵延。漓江画派前史,因为有这两个人物的存在,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它们又像一个神话,神龙见首不见尾,恍若梦幻,难以接近。
18世纪以后,广西出现了一批名实相符的本土画家,并逐渐形成了以桂林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水墨传统。据史料记载,有三个家族在广西画坛卓有影响,他们的绘画成就远不如米芾和石涛那样显赫,但是,他们的存在,使广西画坛有了连绵的群山,有了可供依凭的山脉和可供承传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