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朱万章:惠阳鉴画印记(上)
胡公寿(1823—1886)是早期“海上画派”的重要人物,曾与改琦(1773—1828)、张熊(1803—1886)、任熊(1823—1857)、蒲作英(1832—1911)、杨伯润(1837—1911)、王秋言、任薰(1835-1893)、吴滔(1840—1895)、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吴石仙(1845—1916)、吴毂祥(1848—1903)、吴友如、任预(1853—1901)等先后在上海主持“飞丹阁书画会”,是“海上画派”的奠基人之一。胡公寿书画皆精,绘画以山水见长,《苕溪春泛图》可称得上是其山水画风格的代表作。该画作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年作者52岁。作者在画上题识曰:“《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唯苕溪为然。宋白石道人亦屡称苕霅风景之美,故苏长公诗有‘吾从山水窟中来,当爱兹山春不足’之句,爰写《苕溪春泛图》以博鉴家一笑,时同治甲戌冬至后一日,华亭胡公寿记”,钤朱文长方印“公寿”。该画和同时期大多数山水画一样,从元明诸家中吸取养分,其构图很有倪云林的影子,其意境则古意与造化相融合,具有一种清新而旷远的气息。在同时代“海派”画家中,这种风格样式极为常见,反映出一种鲜明的时代特色。(图7)
图7、清·胡公寿《苕溪春泛图》,纸本设色,148.5x40厘米,惠阳档案馆藏
李文田(1834-1895)是晚清时期有名的学者兼书法家,在元史及碑帖研究方面,尤有很深的造诣。他首次对《兰亭序》的真伪提出质疑,在书法理论史上贡献甚巨。他的书法以行书、楷书和隶书为主,从魏碑中来,并参以己意,形成自己的特点。其《楷书八言联》虽非其典型书风的代表,但可看出其熔铸魏碑书风于笔下的痕迹。其书文曰:“玉水方流璇源圆折,乔松晚翠猗兰春芳。海珊尊长教,仲若李文田”。结体严谨有余而张力不足,似有一种应景书法之倾向。(图8)
图8、清·李文田《楷书八言联》,纸本,168x34厘米,惠阳档案馆藏
陈务滋是晚清时代在仕途与画名方面均未有突出影响的书画小名家。他曾为广东佛岗司岳,同时兼擅书画。绘画方面以山水见长,偶亦善竹石、花卉;书法方面则楷书,篆、隶、铁笔皆擅。其代表作《海山仙馆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兼具文献与艺术价值,是研究晚清时期潘仕成海山仙馆的重要绘本,正是因为此画,使其在浩如烟海的书画名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松林静处图》是其另一件较为少见的山水画作品,其题识曰:“高人结隐傍烟霞,林壑幽深路径斜。诗思不禁风日好,松云湿透野藤花。敬□仁兄尝索拙画,凡八阅月,未欲报。今雨窗偶成此帧靖政第恶劣之笔,□□为鉴家所赏也,陈务滋识”,钤两印,漫漶不可辨。此图为典型的南派山水风格,看得出来,作者于王蒙、黄公望等浸淫尤深,皴法多用披麻皴,构图慎密,气象森严。作者对古人的笔墨了然于心,所以一出笔,即具古意。很显然,这种临古、仿古的画风消减了画家个性的展露,但据此可看出晚清以来在山水画方面陈陈相因、与古为徒的时代风尚。此画风与前述之韩荣光山水画风均有神似之处。(图9)
#p#分页标题#e#
图9、清·陈务滋《松林静处图》,绢本设色,98x43厘米,惠阳档案馆藏
符翕(1840—1902)虽然是湖南清泉(今衡南)人,但因长期在福建长乐、广东阳山等地为官,所以与广东潮汕、广府地区书画界交往甚多,与潮州名士郑心经、杨国菘(1859—1919)、饶勋(1868—1937)、王延康、王春澥等均有往还,与广府地区之居廉(1828—1904)、陈璞(1820--1887)、潘飞声(1858-1934)、杨永衍(1818—1903)等书画名流也均保持着良好的社交关系,以至于不少文献都将其当作广东书画家看待。他在从政之暇,兼擅精金石鉴赏,并工诗书画印,在广东、上海艺坛影响较大。其《香远清虚图》乃其花卉画小品之属,以写意之笔写折枝荷花,淡墨晕染,简洁之笔写花瓶,并配之以茶壶、小杯、花盆、小桌,以彰显其案头清供之意。作者自题“香远清虚”,实乃表达出一种清新脱俗之意境。正是这种逸笔草草的文人情调,反映出具有深厚艺术涵养的符翕的笔情墨趣。(图10)
图10、清·符翕《香远清虚图》,纸本设色,177x47厘米,惠阳档案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