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肩圆裆方足布:也称釿布。钱文有“晋阳一釿”、“晋阳半釿”“梁一釿”“梁半釿”;“阴晋一釿”“少阴晋半釿”“京一釿”、“亳一釿”、“高安一釿”、“甫反一釿”、“甫反半釿”等,亦多为魏韩二国所铸之钱币。
这种品种繁多的小方足布中,平肩平裆一种在各地出土数量很多,最常见的是“安阳份平阳”2种。少见的有“平贝”土贝”、“北箕”“向阝”等。大部分方足布的文字系随范刻成,笔划繁简不同导致了币文的复杂性,如“文阳”多一横就成了“尹阳”,“尹阳”布极为少见。更有一种币文在“尹阳”与“文阳’夕之间的,也属稀品。“中都”省笔即成“中邑”,存世也少。1963年在山西阳高出土了1枚“东周”小方足布,为前所未见的珍品。
在出土及传出的方足布中,大型者不多。今定价一般较高,有达千元以上的。小方足布出土数量很多,这种钱定价多在数十至数百元左右。“东周”小方足布最罕见,定价1500元。而圆档方足布(也称为桥足布),则是我国古代钱币中的珍品,存世少,价格昂贵,尤以桥足半釿布最为珍罕,如“晋半釿”,定价15000元,“安邑半釿”6000元,“虞半釿”20000元。“受阝氏半釿”至今仅发现2枚,定价20000元。“梁半尚二百当寽”定价10000元,其余各种桥足布定价也多在500一2000元左右。
圆首圆足布圆肩、圆裆、圆足,铸行于战国晚期,主要流行在汾水流域。
“晋阳”、“兹氏”布在后来己出现向圆首、圆肩发展的趋势,其形制是首、足、肩均呈圆形,面背文多与小尖足布同,只是币身簿,文字浅细。有“兹氏”、“大阴”、“晋阳”、“于半”等数种,应是尖足布、方足布向圆足布过渡的形态。这种演变显然适应于流通上的方便,使布币的锐角逐渐趋于平钝而圆形化了。
再经发展,币身无一棱角,携带更加方便,是为真正的圆足布。圆足布面文仅见“蔺”“离石”2种。分大、小2型,大者通高7.4厘米,宽3.8厘米,重9.6一10.3克;小者通高6.1厘米,宽2.6厘米,重6.4~7克。布值分别为一釿与半釿。背文记数字,最小数为“一”,最大数字有“六十”,可能是范次的编号。存世很少,今定价多在1000一2000元,伪品颇多。
关于圆足布的国属,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载:成侯三年,“魏攻我蔺”,二十四年,“秦攻我蔺”,肃侯二十二年,秦“取我蔺、离石”,可知此布应属赵国所铸。
在圆足布的首与两足端各铸一孔,称三孔布或三孔圆足布,可用绳索穿系,利于商旅往来携带。它的面文较难释译,己发现的有“安阳”“安阴”“上苑,”“乐”“都阳”“上都阳”“下都阳”“上专”“下专”、“平台州”“北九门”“阿”、“戏邑”“宋子”等20多种。其中有几种都是孤品。历史上凡种类多、存世少的钱种大都铸期短。三孔布现极为珍罕,多已流失国外,今定价50000元。
三孔布面文所记地名,集中于山西、河北二省,应是赵国或中山国的货币。三孔布的面文虽复杂,但形制及背文却完全统一,大型者背“两”,小型者背“十二朱”。前者高约7.4厘米,后者高约5.4厘米,背首的数字则与无三孔的圆足布同,应是某种编号。从其整体形制考察,与圆足布的“大阴”、“晋阳”、“离石勺‘蔺”雷同,特别是和1963年5月山西原平县武彦村出土的布币“阳人”兹氏”颇为相似。有人以三孔布背文纪“朱、两”而定为秦国所铸,缺少事实根据。秦以圆钱为主,至今未发现比圈钱更早的其它实物,钱文也无铸地名的习惯,更无布币的可靠资料,且铁两计重在秦国以前就己出现,“王赦时的器物,衡制已改以两、朱为单位”。1978年河北易县辛庄头战国时期燕国墓出土金饰件背文全都以铣两计‘掣。三孔布的出土地点也多集中在三晋地区的赵境内而非秦地。虽然货币的流动性较一般文物更大,但它的区域性也是一个重要依据。货币流通应以国内为主,流入他国的应为少数。所以三孔布为赵国货币应是较为可靠的。这种圆首圆肩圆足带孔的独特形制,开创了一种崭釿的货币体系,为后来的半两、五铢计重钱起了先导作用。
战国时期的布币铭文铸地很多,己达100余处,形制、厚薄、大小、书体都不相同,说明并非同地所铸。战国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使货币成了需要量很大的必需品,单靠少数地区铸造不敷应用,所以有能力的地区都自行铸币,并在币身标明铸地。早期布币一般都标明币值,有半釿、一釿、二釿三等;分别重约6~8克、12~15克、24~30克,除安邑一釿、二釿及梁正、梁夸釿外,其余均少见,有的为仅存孤品,如甫反半釿、高半釿等。晚期布币大多只有半釿、一釿二等,且币面铭文多不纪重,仅某些半釿布有铭文“半”字。这是因为釿布通用已久,人们对其币值大小已很熟悉无须说明了。晚期一釿重约10一13克,半折重约4~6克,且以半釿单位的小方足布或小尖足布数量最多,说明这种单位重量的铜铸币是最适宜于流通的需要,虽然金属含量减少了,但其消极性在当时不是主要的。这是古代金属铸币流通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一些较为特殊的釿布,币文上无“釿”字,如“卢氏涅金”、“挑涅金”等。“涅”字不应是地名,而应以“孵化、转化”之义解,卢氏涅金即表示从卢氏空首布转化而来的釿布,其后“卢氏”省略,仅用“涅金”。其形态特殊,首部左右呈尖角状,也称“异形布”。这种形制的布还有“垂”“公”等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