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古钱的技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色泽制作;一是币体作假方法。因此,辨别古钱也主要是凭经验累积得来,首先要仔细比较各种古钱的质料;其次是辨别它们的色泽。
(一)古钱锈色伪造方法
1.绿色的伪造。古钱多是出土品,因而多为绿锈腐蚀,伪钱币要乱真必须施以绿锈。其方法主要是:
(1)将制造的伪币埋入土中,两三年后取出时即有绿锈;
(2)将伪币浸以盐酸或醋酸,埋入土中。一年半载后取出时绿锈满身;
(3)以胶水和绿色粉未调制,涂在伪币上,再加泥浆水,待干后便成土化绿,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但最忌开水煮,前面谈到的买古钱者用水煮后辨伪多属此类;
(4)将伪币用松香和绿色沫末调制的浆水涂抹,其绿色似锈而有硬感,很似真锈币,但用物磨擦或用开水浸币,便可嗅到松香气味;
(5)用绿漆涂抹到伪币上,经过一段时间,干燥坚硬的瓷绿漆很像硬绿锈。但其“硬绿”不自然,容易脱落或用硬器划破,真伪易辨。
2.红色的伪造。古钱出土有的生有红锈,因而有人仿制,其方法有:
(l)将伪币使火烧透,浸入冷水便带红锈,再用盐酸或醋酸浸之,然后埋置土中。一年半载,取出便带红绿锈色,与真古钱很相似,这种方法适用于红铜制币,而明清黄铜币不能适用;
(2)用胶水调红色粉末,涂在伪币上便成红绿锈色,若用开水煮红锈便会脱落;
(3)用松香调红色加绿色,涂在伪币上便成红绿锈;
(4)用红瓷漆与绿瓷漆涂在伪币上便成红绿锈。要特别注意,调制红锈一定要加进蓝色或绿色或黑褚色,才更逼真。
3.黑褐色的伪造。古币多数圆钱并无锈色,因为历代流传而未埋入地下,这样的钱币多为黑褐色,也称之为“传世古”。有的钱币虽曾埋入地下,而出土后经久摩擦红绿锈已不复存在,变成黑褐色,称其为“半传世古”。传世古的伪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伪币锻烧,取出冷却后表面上便有黑色产生,经过一年半载,色泽与真币相似;二是将伪币以盐酸或硫酸浸泡一两日,取出便成黑色,放置一年半载,色泽光润与真币相同。所以传世古与上两种绿红锈色不同,一定要从它的文字制作来辨别,真币边绿等都有自然姿态,文字具有时代精神,伪币仿制有些牵强做作。
4.蓝、红、绿三色锈。制作方法为绿锈和红锈大体相同,此种伪币较少。
5.无锈真币。有的真币并无锈色,与伪币极难辨别,伪币颇多。如清咸丰钱和同治钱,以及太平天国钱,往往有未用过的,其铜色犹新。辨别时要认真辨其文字和制作。有时不仅要辨色,还要听音、辨味。
6.火烧制的钱币易与伪币混同。如至宁元宝钱,曾被许多人疑为伪币,后根据其文制作,才断其为真币。
7.真币伪锈,类似传世古的钱币,若遇到盐酸或醋酸,便产生一种松绿锈,钱币是真的而锈色为后加的。
8.伪币真锈。它是伪造者将真锈的钱币,以挖补法或拼合法制造的罕见币,钱币是假的,而锈色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