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嗜好之王

2012-11-13 作者:责编:lily 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黑便士邮票的发行,原定为1840年5月6日,但发行的严肃性当时并未受到普遍的认识,因此个别邮局提前出售了一些邮票。5月7日,英国博物馆的约翰爱德华格雷博士,购...

 

  “黑便士”邮票的发行,原定为1840年5月6日,但发行的严肃性当时并未受到普遍的认识,因此个别邮局提前出售了一些邮票。5月7日,英国博物馆的约翰•爱德华•格雷博士,购买了若干枚方连的“黑便士”。当时英国的许多人对统一的便士邮资非常关注,格雷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了纪念便士邮资的实行,他便将“黑便士”收藏起来。以后,格雷又陆续收藏了其它邮票,于1863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邮票目录。约翰•爱德华•格雷博士的这一有意识的行为,不仅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集邮者,而且他的收藏活动也成了集邮萌芽的标志。

  与格雷同时或稍后,许多人都迷上了这些彩色的、有艺术特色的带胶纸片,这便是集邮活动的开始,并由此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范围的事业,最终跨过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各阶层的人士,成为“嗜好之王”。

  我国曾在1865年由上海工部书信馆开始发行“商埠邮票”,1878年清政府批准海关邮政局成立后发行了我国第一套邮票“海关大龙邮票”,我国的集邮活动也立即开始萌芽。1885年又发行了“海关小龙票”,1894年发行了庆贺慈禧太后60寿辰的“万寿邮票”。1897年,大清邮政已在全国20多个邮局正式开始营业,使用过红印花加盖文字改作邮票,还发行了“蟠龙”、“鲤鱼”和“飞雁”等邮票,用邮票作为邮资凭证逐渐为社会所接受。1922年,上海成立了我国最早的集邮团体——神州邮票研究会。建国后,我国的集邮队伍迅速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集邮活动成为波澜壮阔的集邮浪潮。

  集邮,是广大集邮工作者和爱好者为满足精神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以邮票为中心内容的具有特定社会生活内涵的群众性业余收藏活动,是集邮者以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为中心的文化活动。1986年美国芝加哥邮展时,印在美国邮资明信片上的口号是“邮票——人类共同的癖好”,邮资片的图案非常生动、幽默,男男女女在传观邮票。

  目前,集邮人数与日俱增,集邮方法也从初期只是以贴在簿子上的邮票种类数见长,发展到要依据邮票目录分类收集,再发展到要辨别真伪,对邮票作科学化整理和考证的传统集邮方式。随后又出现了专题集邮、邮政用品集邮、极限集邮等等。

  从以上集邮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人们似乎更愿意把集邮界定在“高雅”的收藏活动范围内,认同为“雅文化”的一种,并由此将集邮活动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也附会风雅在精神领域内。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