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已有2500年的历史,纸币的出现也有1000多年,人们从事钱币收藏却只有150多年的历史,而且早期钱币收藏以达官贵人为主。尤其是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更使钱币集藏处于极度低迷的状态。
钱币集藏是否可以保值增值?这显然是个不争的事实。顾名思来,钱币本身就是财富的象征,因此钱币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是不言而喻的。
二战以后,世界基本处于和平状态,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闲暇时间增多,促使集币队伍扩大,钱币投资热由此而起。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后,钱币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已为世人广为接受,出现替代投资手段(钱币、邮票、古董、艺术品)向常规投资手段(存款、股票、债券、房地产等)挑战的情况。著名评论家南方先生曾介绍了1983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对各项投资收置所进行的比较:
项目 | 年度效益 | 15年的收益 | 排名 |
石油 | -14.78% | 20.40% | 1 |
钱币 | 16.80% | 17.95 | 2 |
邮票 | -6.20% | 16.80% | 3 |
瓷器 | 0 | 14.20% | 4 |
国库债券 | 10.80% | 8.80% | 5 |
住房 | 2.10% | 8.60% | 6 |
名画 | 1.80% | 7.80% | 7 |
股票 | 51.80% | 5.70% | 8 |
外汇 | -4.30% | 3.10% | 9 |
上表15年平均收益颇可玩味。
从我国情况看,由于各种投资手段均是新兴市场,其特点是波动幅度大,但其年度收益率和多年收益率与世界相比也有类似情况。
以我们熟悉的市场来看,债券市场价格平稳,高于存款水平;股票市场1996年收益高,上扬幅度较大,而前几年增幅较小;邮票早期票稳步上扬,文革票、JT票、编号票稳中有升;流通纪念币市场近三年收益基本持平,每年增长1倍左右。
在这股浪潮中,钱币拍卖会和集币册的推出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5年伦敦斯宾克钱币公司拍卖行将英国1839年原值5磅1先令6便士的15枚套币拍卖,成交价为19500磅,增值达4000倍。另外集币册的推出,广大集币者把填满集币册空档作为一种乐趣,这样也极大地推动了集币的发展。
虽然我国钱币收藏起步较晚,但热浪已初步形成,同世界钱币收藏发展也有类似之处。1996年北京钱币拍卖成交价惊人,2年前发行的“中新”金币,重量1公斤黄金,面值2000元,发行量15枚,发行价每枚20万元,在拍卖会上以88万元成交,令人瞠目。同时各种钱币定位册也相继推出,适应了人们的收藏需要,钱币可投资的意识已初步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钱币做为投资手段,买卖差价是其增值的唯一途径,不像常规投资手段中除了买卖差价外,还有固定收益(债券的利息、股票分红、房产的租金等),如果买了钱币冷门品种,乏人问津,将被迫长期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