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你手中的每一件邮币卡收藏品,并不是说我们手中的每样藏品都是价值连城。也不是说这枚藏品很珍贵,就必须卖个什么好价格。在人类收藏历史上,藏品诚有价、友谊价更高的故事俯拾皆是。邮友间的互通有无,相互交换讲究信用诚意,邮商的买卖行为也要讲个德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邮德,集卡活动开展后,人们也有卡德之说,集币活动当然也该有币德了。其实都是同一个德字,其含义也完全一样。
邮币卡收藏者为了扩大收藏成绩,节衣缩食是常有的事。有的收藏家在生活中甚至达到吝音的程度。然而他们对收藏活动的认识,对收藏品的处理态度,收藏道德行为的体现,都是一般收藏者难以相比的。邮界泰斗马任全、姜治芳等将毕生的收藏珍品无偿捐赠国家,其高尚品德光照千秋。真正的收藏活动对人的心灵也是一种洗炼。尽管邮币卡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就是邮币卡品的买卖,但邮币卡投资者的德行是客观存在的。在邮币卡买卖行为中,投资者的品德对其手中藏品处理的方法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市场上普遍存在投机行为,普遍以赚钱为目的,但在进行个体操作时,道德因素并未游离到市场的外面。
南京市有一位钱币和电话磁卡投资者,在市场大跌之时,欲购入卡品。他在市场上碰到一位要出让茶文化电话卡的人,在交谈中,投资者得知这位出售者购入的价格是1200元,如今欲以700元的价格出让。这个价格低于市场价格100元,实属股市中常说的“割肉”,市场中这都是出于无奈。按常规,一方愿买一方愿卖即可成交,但这位出售者当初以为邮币卡市场,只要投资均有回报,对电话卡市场毫无所知,盲目市的。面对这位下岗职工,他没有购他的茶文化卡,而劝其再放些时日,如急需用钱可向他人暂借。这位下岗职工听了他的劝告。仅过十多天时间,茶文化的市场价格又恢复到1000元左右。日后这位下岗职工未必会遇到他,但肯定从内心感谢他,他不仅为下岗职工减少损失,还用事实教会他操作方法。即使是投资者也不应让金钱枷锁禁锢自己,趁人之危为世人所不耻。
金钱的诱惑使邮币卡市场伪品频出,利益使得有些人铤而走险,制假售假。染指这种行为的人都不是收藏者,也不是投资者。作为收藏者,因邮币卡知识的局限性,在购买中看走眼的事时有发生。在市场交易时,无暇细看,待拿回家中细细把玩,疑点顿生,懊丧不已。这时该如何处理不慎购入的邮币卡伪品?一般不外三种处理方式。一是不再让伪品流入邮市,将它与真品放在一起,昭示其它友人。二是到市场出手,以较低价格转让他人,但向对方言明是伪品,对方购入可为研究也可为借鉴,但须防止对方低价购入后再以真品的高价格出售。三是充作真品回到市场以高价格出售。笔者认为前两种态度都是可取的,明知假货却以假充真,收藏者与投资者都应杜绝。
今天的老邮人或老集卡爱好者,对朋友间的友谊都感慨万千。那时邮友间、卡友间的藏品交换从不讲价钱。1992年、1993年集卡热已初步掀起,集友之间的交换几乎都是一比一交换。按今天的市价看,说不准当时用10元价格的一枚旧卡交换到一枚价值万元的卡或者用今天的一枚高价卡换回一枚低档卡。新卡的交换则一律以面值相交换。今天回想起来,还挺有趣的。在今天看来也许吃了大亏或占了大便宜,但彼此间都无怨无悔。善待手中的每一枚收藏品,也包含慷慨的付出。因为你的收藏品找到一个好的归宿,也是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