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你手中的每枚藏品

2012-10-29 作者:责编:茵茵 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任何一个有思想的收藏者、投资者,在邮币卡市场上买或卖一枚收藏品,心中都应该清楚:为什么。买了一枚邮票,是否值这个价,你总得思考思考。而卖了一枚邮票你也...

    任何一个有思想的收藏者、投资者,在邮币卡市场上买或卖一枚收藏品,心中都应该清楚:“为什么”。买了一枚邮票,是否值这个价,你总得思考思考。而卖了一枚邮票你也得思考一下,它是否仅此价位。当然,对大众化流行的收藏品实在无须患得患失,如JT票、全国通用电话磁卡、流通纪念币,市场上的交易者大多知道它们的价格。买也好,卖也好,其价格都八九不离十,高低不会相差太大。如果常见邮币卡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的交易情况,请教一下专家则是必要的,因为这种你未必能觉察的异常说不准就是收藏家们孜孜以求的变体品。

    手中握金不轻抛。 邮币卡市场的各类品种鱼龙混杂,具备一定知识后方可进行投资操作。大多收藏爱好者都有沙中淘金的功夫,他们在邮币卡市场上转过来转过去,这里看看那里问问,一边学习淘金一边进行淘金。市场上的大多数邮币卡商也都有识金的功夫,他们按照收藏品的高低档次分门别类地列出不同的高低价格,金为金价,铜为铜价,一分价钱二分货。但刚入市的收藏者或刚入市的邮商卡商未必有识别真金的功夫,认真学习,细心体会,多加总结颇为必要。

    首先要了解邮币卡中的变体品知识。如果一堆邮票中发现其中有一枚是变体票,这真如沙中淘到黄金一般。通常说的变体品有多种概念,主要有设计错体,印刷变体两种。发行单位是绝不会让邮币卡次品流出工厂的,而“次品”币不值得收藏。所以通常说的变体品应是通过正常发行渠道发行的,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有人把工厂的半成品非法带出后流入市场,在收藏界绝对不予承认。大多知名度较高的变体品的来龙去脉,收藏家们搞得一清二楚。

    任何发行部门都不愿让错误的邮币卡发行出来,因为这将影响发行部门的形象。因此,无论是设计,还是印刷,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但错误一旦逃过检验者的眼睛,到了收藏者手中.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珍品。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的4分面值蔡伦像邮票,一版50枚中有一枚票上的蔡伦生卒年月多了一个“前”字,即“公元”变成“公元前”。这是对邮票印版修改时未能去掉这个前字而造成的错误,其它49枚全部是正确的。

    邮票印刷时及发行之初,都没有人发现这一错误,不久被收藏者发现后,.邮电部急令回收全部有错误的邮票进行销毁,已经被集邮爱好者购到的当然就无法收回了。这枚1962年发行的4分面值邮票,在1997年4月20日北京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29700元成交。但当时,就有人没有这份慧眼识珠的功夫,将购到后的这枚邮票作为一般的邮票寄给他人。类似的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错版票,纪54“国际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22分错版票也属于设计错体。

    印刷错体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主要有邮票图案倒印、漏齿孔、漏色、折白等。《集邮》杂志上常有印刷变体的报道。许多刚开始集邮的人偶尔碰到印刷变体邮资品,总认为是“次品”不值得收藏。其实,只要是从正规发行渠道发行出来,就是正宗的变体邮品。当然印刷变体未必都价值连城,有的仅高出普通品的几倍价格。印刷变体又分大变体、小变体,变体越严重而且存世量又少,则往往很珍贵。教师节邮票发行时,某单位集邮协会从市集邮公司购买到几十版该票,在分发过程中,发现一版邮票在印刷时被油墨污染,而且其中有几枚邮票图案中的黑板颜色发白,估计在该邮票出厂前检验不慎而流出,实为印刷变体。该单位发放邮票者,认为是印刷次品,欲退回邮票公司,正好另一位集邮者认为这种“次品”票有一定趣味性,就购了下来,捡了个便宜。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说明在集邮活动中,我们并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

    电话磁卡、钱币的变体品与邮票类似。多观察自己的藏品也许会有新的发现。1993年,南京市电信局举办了电话磁卡交流会,在交流会上,一位军人集卡爱好者向成都市电信局参加交流会的一位局长购买了一套成都市开通卡,这套卡共3枚,三枚卡的面值分别为30元、60元、100元,这是成都市最早使用的亚斯康卡。说来偶然,这位军人付款200元,因局长无零钱可找,因此只得再给这位军人一枚30元卡,由军人再付20元,货款两清。就是这枚后给的30元四川梯湖风光卡,与前面成套中的30元卡图案颜色有明显差异,而这两枚卡背面的流水编号竟然连号。当时虽然发现了两枚卡的颜色差异,但并没在意。隔一段时间后,南京的这位军人接到四川成都这位局长的电话,要求以数万元的价格购回这枚变色卡。这位军人方知这枚卡的珍贵,但金钱易得,珍卡难求,于是这位军人将这枚卡作为卡集中的镇册之宝。

    全国通用电话磁卡梅兰芳诞辰百年纪念中有一枚50元面值卡,也已发现图案中黑色重印现象。新旧卡均有发现,估计数量极少,但尚无成交的记录。一旦集卡活动正规化后,将会出现全国性的竞赛级集卡展览,这种变体卡就会成为参展者追逐的对象。因为变体卡收集难度大,评分时得分高,获奖等级也就高。

    邮币卡收藏者和投资者不仅要善于识别各种变体品,还要善于识别看似普通其实很不普通的邮币卡品种。集卡活动刚兴起时,国内卡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电话卡在市场上均可购到,国外卡多为品相上佳的旧卡。面对市场上五彩缤纷的电话卡,哪种卡价值高哪种卡价值低,人们是应该思考的。但大部分集卡者不愿做这种思考,也许有人因此铸成小错。当时就有人拿通用卡中的地图试机卡与人交换日本旧卡,一枚对一枚。当时日本卡为4元一枚,全国通用旧电话卡刚露面,价格不确定。但稍作思考后就会明白地图试机卡的稀少,恐怕就不会干这种傻事了。仅仅过了二年时间,1997年5月市场上的日本旧卡的价格为5元到8元之间,而地图试机卡的新卡价格为8000元,3月份最火热时为12000元,旧卡价格约为新卡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无论如何少说也得2000元吧。当然,随着岁月的流逝,黄金会从泥沙中显露出来,但收藏者、投资者要学会识别你手中的邮币卡收藏品。没有这种功夫,失去的不只是金钱,留下的恐怕就是浅薄的遗憾。

    1996年的夏天,电话磁卡收藏热已经掀起。市场上新旧电话卡的成交都很活跃。有人认为这时是出货的好时机,因此在南京中华路邮市上常有人将手中的卡品拿到市上叫卖。一天有一中年妇女,拿着一枚旧电话卡要求出售,要价60元,另一集卡爱好者,则还价50元。中年妇女倒也爽快,于是以50元的价格成交。就一般旧卡来说,在1996年夏天时,50元的价算是高的,这位妇女肯定自认为卖了个好价钱,心里暗自高兴哩。而当时的《中华卡苑》有人以1万元价格征购此卡,这枚卡是大连早期卡中最为珍稀的一枚。市场中的这种机会也许遇到过,但大多数人都错过了。

    随着收藏意识的增强,人们识别收藏品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但作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东西,有时却常常不在意,不愿在沙中淘金。笔者的一位学生,在北京某宾馆主管通信工作,宾馆中的磁卡电话机就属他的管辖范围。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住宾馆的人都喜用电话磁卡,而用完的电话磁卡大多随手丢弃。

    这位学生无意中收集了一大把旧磁卡,这些卡都是北京电信局1988年到1 989年发行的银色背面卡,今天大家都知道这是我国难得一见的早期卡,他当时收藏它一也只是认为好看,并无其它考虑。1992年他调动工作,离开原单位,在整理行礼物品时,把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全部丢弃。遭一大把磁卡最终葬身垃圾堆。

    离开单位不久他方知做r件蠢事。北京的早期卡,即使是旧卡,最低档的也在2千元以上。有的旧卡在数万元的价位。如果丢掉的是一根金项链,恐怕谁都会心痛的,而丢掉这些无用之物,似为理所应当的事。殊不知,这一大把磁卡价值又何止十根二十根金项链呢。善待你手中的每一枚收藏品是何等的必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者首先应该是淘金者。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