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牛票”初潮

2012-10-07 作者:责编:茵子 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中国邮市,经历了1985年、1988年和1991年三次大起落。每次起落,各有特点,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作用是每次起落都卷入了一大群邮迷,使邮票交易渐...

    中国邮市,经历了1985年、1988年和1991年三次大起落。每次起落,各有特点,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作用是每次起落都卷入了一大群邮迷,使邮票交易渐趋成熟,其中不乏邮人的悲欢、遗憾、欣喜与亢奋,也不乏吓人听闻的交易内幕和惊心动魄的危情险景。

    第一轮,“牛票”初潮。

    1985年,牛年。牛年出“牛市”,是邮标交易的翘首以待的好兆头。果然,玉月5日,邮局发行牛年特种邮票。每版80枚,每枚8分,6.4元一版,发后即逐渐上涨,两个月后,市价涨到70元一版,个别地方价达80元。这对于当时居民收入每个月平均只有五六十元的市民来说,的确是天方夜谭了,然而一版邮票,就如一张纸抵得过工人劳动一个月收入,是事实。

    4月5日,全国邮局发行“梅花”套票,每套2元,小型张2元,刚一出来.邮局门口卖到4元,接着上涨到7元一张。这个年头,人们以每天能赚到3元5元而喜不自胜。如果一个人排队,一天下来,能买到十来枚,权悄地卖出去(虽然还不太多人购盒张)。一天也能赚十多元到几十元了。然而,毕竟当时识此天机者甚少。4月5日,中国与罗马尼亚第二次邮票展览在武汉开幕,邮人从四面八方涌入,消息不胫而走,激起了邮人抢购邮票热潮。零散的小型张慢慢在几个大城市黑市交易,价格急速上升。

    5月24日,全国邮局再次发行一套邮票:“熊猫”一套4枚,价格1.65元,小型张3元。全套邮票4.65元。这套邮票是紧接着一套4元“梅花”邮票之后,票面值对于当时居民收入和前期邮票面值来说,实在有点过火或者叫超过邮人承受力。“熊猫”邮票刚出笼时,不少略识天机的邮人便乘机多买几张小型张,欲想如前期发行的邮票一样,等邮局不卖了去黑市赚点钱。谁知,问题出来了:发行几天后还有邮局贴出告示:“大量供应“熊猫’邮票。”有人要购进一千枚、邮票公司照样买。毕竟蚂蚁的腿还没有大象的腿大,于是邮人裹足不前了。“略识天机”想赚钱的邮人见势头不对,赶快抛出。邮局门边“熊猫”小型张从3元减到2.5元,再降到2元一张。

    “熊猫”出笼。邮票的“牛币”紧跟着变成“熊市”——即股票市场的惯用语。喻市场价如熊眼一直朝下,很贴切而幽默地道出了邮票交易初期的窝囊象。

    全国各地邮局大量敞开供应邮票,集邮者望而却步,最多购一两张。大量“熊猫”积压仓库。黑市邮价也随之而降。邮人议论纷纷,脆弱的心理由此而崩溃。年初走俏的生肖牛票从单枚6角降到1角,版票从70元突降到10元。有的甚至面值抛售。“梅花”型张也往下回落,与面值相差无几。其余邮票也因而大受震荡。“牡丹亭”小型张,“簪花仕女图”小型张在6一8元一张,“奔马”国家牌价标为7.12元一套,也只按面值3元成交,再贵一分,就无人购买。

    造成这一次邮票价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1984年信息热后,次年出现首轮公司热。1985年上半年邮电部发出《关于改革邮票发行与集邮经营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将邮票发行与集邮业务分开。改建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了中国集邮总公司,该公司是负责经营、管理全国集邮业务工作的部直属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当然很愿意扩大邮票发行量,多销邮票。由于体制和地方邮局有些没及时理顺关系,邮票走后门不正之风日渐严重,随之国家打击经济犯罪的政策出台,到1986年有关部门宣布:“未经邮政部门或集邮公司委托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经营邮票。”于是不少邮市(交换场地)遭到拉网打击和查封取缔。到1986年冬春时节,邮市陷入最低谷期。人们原先的集邮兴趣也被扫去。

    二是中国邮市未成气候,受不真实的信息影响,作出了错误决策。85年前,中国尚无正式交换的邮市。当时,受部分出国留学生和香港、国际邮市的影响,有少数人发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在国际上有市场。于是在黑市收购小型张,产生了一人传虚,百人传实的轰动效应(本来那时只有口传,小道消息)。不少宣传机构顺势吹擂,加上购邮票的人多起来,而另一方面,邮票发行部门则误以为形势大好,就来了大跃进,一下子把“熊猫”印到1267万枚。比“梅花”、“牡丹亭”多印了4倍到6倍,比“奔马”邮票小型张高出120倍。这个跃进,量太多,远远超过需求,极大地冲击了币场。

    在第一次涨落中,我们目击了一些令人惊异的场景。

    A、北京邮票公司门口排起长龙购买“梅花”小型张,因为紧俏,长龙从和平门排到宣武门,有二三万人,出动100多名警察维持秩序.人头攒动的情景,史无前例,不可不谓之邮市高潮。而同时在和平门邮票黑市上,却见有人手拿8盒(这在当时是最不得了的)“梅花”小型张叫卖。只有两三个人买盒子,多数人只有买零张(拆散买10张8张),人们带着羡慕的眼光瞧那买主,同时心里满怀忌,有的竟然写信告发:指控某人成盒成盒地拿出来卖!这人的8盒“梅花”小型张共赚了两千多元,那时便视为了不得。

    B、正当“熊猫”邮票上市使邮市成“熊市”时,某山区农民无愈中获得一百多版牛年邮票。扛回家用来糊壁面,还将剩余的用来当引火柴点火。现在想来,谁不扼腕叹息。由此可见当时“熊猫”的“熊样”。

    C、某甲见牛版邮票涨势很快,倾其家财,变卖了家具、电视、摩托车、全部注在已涨到60元一版的牛票上,岂知,事与愿违,卖上手,各地邮价雪崩。60元,50元,40元,30元,10元。跌势如山倒,某甲顿时大病难愈,后成了精神病人——疯了。惜不痛哉!

    85年夏到86年春这一次邮市在起落,有以下特点:

    一是这之前邮票价格上涨趋势平缓,上涨幅度很低,基本上稳涨不跌。

    二是交易量秘密地下活动形式。所以交易量相对较少。交易基本上处于邮友交换的原始时期。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