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成为商品后,就具有商品的通性。同一种商品有真假和优劣之分,邮票也是如此。集邮者在纳入名贵邮票时一定要注意邮票的鉴别,如自行鉴别有困难,可请行家鉴别。
首先是鉴别邮票的真伪。完全模仿真票用手工或部分用手工伪造的称伪造票。如“上海大龙”假票,将画刊上的“梅兰芳小型张”剪下加工改造的假票。
由于版别、版次、加盖与否的不同,同一图案邮票的价格相差很大,用价格较低的邮票,经手工或机械改造成为价格较高的邮票,称变造票。最常见的有:有齿改无齿,利用化学进行人工变色,假背胶,假加盖,假邮戳,等等。如用“蟠龙票”加盖变造成“战时中立票”;目前发现的J.41、J.42假票也属变造票。再一种是虚构铭记、图案,主观臆造根本不存在的邮票,称臆造票。目前市场上的“花纸头”,有一部分属臆造票。上述三种假票,不是邮票,不应纳入邮集。
其次是鉴别邮票的优劣。邮政当局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将发行期过后而又未停用的邮票,用原版或改版再印,称再版票。这些再版票大都可以根据暗记、颜色、纸张等与原版票进行鉴别。如新中国1955年发行的24套再版票。邮政当局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将发行期过后而又停用的邮票,重新制版再印,称仿版票。一般情况是原版票优于再版票,再版票优于仿版票;再版票、仿版票的市场价格要低于原版票。
若想将上述邮票同真票、原版票鉴别开来,一要依靠经验,要依靠和真票或原版票的对比,要依靠邮票目录核查有关邮票要素的描述和数据,也就是说将经验和邮识结合起来,对有疑问的邮票作具体的鉴别。这也是集邮研究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