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金属流通币在币材选择上采用了不同面额不同材质。选择什么样的造币材料,是进行新币种整体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现代流通硬币作为货币符号是通过国家的行政权威在商品交换中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它的实际价值与面值之间没有必然的等价关系。在选择造币材料时,为了能使硬币在一定时期内正常、有效地流通,首先在技术上应使选用的金属色泽美观稳定、耐磨耐蚀、手感好、易于工业化生产;在经济上要确保金属价值在较长时间内低于硬币的面额,也就是说要在充分考虑正常的物价上涨幅度的基础上,使硬币的生产成本有较长的承受期;在物质上要有较丰富的资源和一定的原材料生产能力作保证,以满足大且生产和流通的需要。另外,为了适应人们的传统心理,在选择造币材料时,往往随着货币面额的提高,选用的金属价值和铸造的难度也要相应提高。
基于上述基本思想,在选择第三套金属流通币的材料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论证。根据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状况和生产能力,首先改变了过去多品种同时大量使用钢、镍等有色金属的局面。1角、5角、1元三种金属流通币分别采用了铝合金、黄铜合金、钢芯镀镍三种不同材料,这三种材料色泽不同,比重各异,容易区别。
1角硬币选用铝合金材料
1角硬币是面额相对较低、发行量又较大的一个品种,从我国现实的金属价格和资源角度出发,除铝合金以外,其它常用的造币材料都难以满足要求。由于铝合金具有色泽美观、耐磨耐蚀、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点,实践证明它是发展中国家低面额硬币的理想材料,得到国际造币行业的充分肯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条件,新版1角硬币使用铝合金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5角硬币选用传统的复杂黄铜合金造币材料
这种材料是造币厂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开发出的一种造币材料,其抗变色性能在原有合金基础上有一定提高。铜和铜合金历来都是一种受到人们喜爱的造币材料,黄铜合金呈金黄色,与象征财富的黄金的色泽很相似,用它制造出来的硬币非常美观而大方。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把铜合金!作为主要的造币材料。我国从先秦时期就有铜合金铸币,以后各个朝代均以黄铜合金铸币为主。在当今世界上约有17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低面值流通硬币,估计有8T多个面值币种,其中用黄铜制造的就有250多个币种。但是,由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各种铜的氧化物,使硬币表面发生锈蚀。铜合金的锈蚀一般呈棕红色,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锈蚀呈绿色,在有二氧化硫的大气中锈蚀呈黑色。硬币在流通中的环节是非常复杂的,对硬币表面的锈蚀因素也很多,它们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受到空气中水分和污染性气体的腐蚀,流通中要经常接触到人手中的汗液及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盐类物质。所以,一般黄铜币进人流通后,不长时间就会改变其本来色择而变暗。为了改变黄铜合金的耐蚀性能,提高抗变色能力,经过造币企业和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的共同努力,进行了5年多的实验研究,从研制的20多种合金中,筛选出一种复杂黄铜合金,进行了重点试验开发,经过科学鉴定应用于新版5角硬币。为了增加这种合金的金黄色质感,造币厂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光饰技术,压印出的硬币表面光洁程度较高,呈金黄色,并在运输、库房存放期间采用防锈技术。但是,我国地域广大,北方干澡,南方潮湿,又有漫长的沿海地带;各地区又有不同的污染性气体,在流通中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腐蚀性物质,这些复杂元素对黄钢合金硬币也会不可避免地或迟或早产生一些锈蚀作用,程度不同地改变表面色泽,这属黄钢合金在流通中的正常现象。由于目前使用铜合金的流通币品种只保留了一个,因此从资源上讲,为它的大且生产和发行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p#副标题#e#
1元硬币选用了国际上最新出现的电镀型造币材料钢芯铰镍
钢芯镀镶就是造币厂将钢带上冲裁下来的铁饼,通过电镀的方法,在其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镍,再经热处理,就成了造币用的钢芯镀镍硬币坯饼;坯饼经过压印,就成了俐芯镀镍硬币。钢芯镀镍硬币属全包搜类型,外观同纯镍币相似,比铜镍合金还要洁白和惹人喜爱;密度适中,质感好;金属充境性好,硬币花纹细部都能复印清晰;硬度高,耐磨性好,能经受得住流通过程中的长期磨擦;由于艘镍层很薄,相对而言.制造成本就相当低。从技术观点看.电镀沉积的金属表层不可能是完全致密的,外界不良物质会通过表层的徽孔渗人内部铁芯,出现腐蚀斑点现象。为此,在造币厂还要进行特殊的高沮烧结处理,使镍层与铁芯之间造成一个镍铁固溶带。由于这个致密的满离带存在,阻挡了外界的侵蚀,从而使钢芯铰镍硬币的耐蚀性大为提高。它不但保留了纯镶币的外观特征,具有一定的耐磨抗变色能力,而且大大降低了有色金属的用量和铸造成本,提高了防伪性能。这种材料在1990年8月22日发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及以后各种流通纪念币上开始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60年代初,我国造币企业就试制过很多种类的硬币材料,其中也包括轧制法生产的复合材料。1980年后又生产过几批铜镍合金材质的流通币(如长城币)和流通纪念币(如建国35周年等9套共11枚流通纪念币)。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形成大量发行流通币的规模。为什么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普遍使用的优良造币材料在我国推行不了呢?这并不是造币厂的工艺技术落后,而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资源较少的铜、镍等重要物资的投向,可用于造币的部分至少在近期内满足不了如此庞大数最流通币制造的需要。其次是造币成本与硬币面值的矛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造币成本的大小涉及硬币本身的设计,因此许多国家都在考虑新硬币结构系列的同时,有意识地把硬币的尺寸改小,或是把一些原来是异形的改变成通常的回形,以降低制造成本。他们向社会宜传的一种理由是:圆形硬币更适合自动售货机的工作;改小的硬币更便于携带使用。事实上,各国造币厂还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寻求一种成本更低的造币材料来替代因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1982年,美国采用滚法制造了一种锌芯镀铜的流通硬币,它完全避免了上述的缺陷,是一种全包搜型的材料。上海造币厂曾用美国的锌芯镀钢坯饼做过印花试验,虽然花纹质量饱满清晰,但其耐磨性、耐蚀性等都不令人满意。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通过多年国际造币技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对比,最后寻找到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造币材料,这就是钢芯镀镍。在上海造币厂与加拿大雪利公司交换工艺试验实样的基础上。经过国内认真分析论证,于1985年正式决定向加拿大引进制造钢芯镀镍坯饼的专有技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上海造币厂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现代化的钢芯镀镍硬币坯饼生产车间,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第三套金属流通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