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店2006年秋季大拍11月底在琉璃厂举槌。与此场拍卖前后进行的还有京城其他三家拍卖公司的秋季古书拍卖,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大小买家,精兵强将硬碰硬,逐鹿京城槌声急,古旧书收藏确实到了一个新局面的门坎,前景可期。本场500余件拍品成交300多件,成交额400多万元,乃中国书店大拍历史的第四佳绩。 单笔成交价超过10万元的共5件:宋版《通鉴纪事本末》1册,61.6万元;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六子全书》,16.5万元;明万历二年(1574年)《六臣注文选》,14.3万元;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摄“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照片”1册38张,13.2万元;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函12册,13.2万元。这5件拍品总成交额为118.8万元,占到了总成交额的四分之一。10万元以上价位成交的拍品多寡,正是大拍与小拍的分水岭。本场的“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照片”距离传统的版本概念稍远,应归属特例的拍品。它的意义在于历史纪念价值及文献价值都比较突出,不受古旧书册范畴的约束,却往往能够开阔藏书思路,价位也没有一定之规。笔者建议不妨对此类特殊的拍品加以留意。 单笔成交价超过5万元的有10多件:清写本《翰苑精华》6.27万元;元刊本《增入名儒讲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三》1册,6.6万元;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御定全唐诗录》5函40册,9.35万元;清雍正五年(1727年)内府刊本《钦定诗经传说汇篡》2函24册,9.9万元;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武英殿刊本《御篡周易折中》开化纸10册,7.7万元;清道光木活字印本《武备志》64册,6.6万元,此书有两大卖点,一是图版多达700多幅,二是木活字精印本(很有意思的是183号拍品1964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木活字本《木活字工作总结》,将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各个环节皆作了细致的讲解和描述,3000元成交);明泰昌元年(1620年)朱墨套印本《吕氏春秋》1函8册,5.5万元;清咸丰六年(1856年)《史忠正公集》为罗振常批校本,6.6万元成交;7世纪唐初敦煌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1卷,8.47万元成交;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泥金精写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1册,8.8万元成交。此类5万元以上的拍品是大拍的中坚力量,也是大拍品质的保证,这一级拍品的数量如能占到总量的一成,即说明幕后的征集工作卓有成效,毕竟“拍难,征亦不易”。 一直受追捧的木版插图古书,势头稍减,价位高一点书况差一点的拍品流标的有10多件,不似过去“凡带图者即不愁买家”了,买家的精品意识一年强比一年。此外,旧的不见得就卖得过新的,1952年荣宝斋新记版拱花套印本《十竹斋笺谱》估价1.8万至2万元,最终4万元成交。而清中期套印本《十竹斋书画谱》仅拍到1万元,清末文美斋朱印本《文美斋诗笺谱》1函2册,8000元成交。一小批日本印制的版画插图书拍得也不错,如日本宽政十一年(1799年)刊本《清俗纪闻》6800元成交;日本宽政五年(1793年)刊本《唐诗选画本》10册,3700元成交。 笔者不太理解的是本场的名人书札拍品,某些本该属于小拍的书札混迹大拍,年代不够、名头不够、内容不够,如柯岩、李季的诗稿。 中国(上海)最早的中文期刊《六合丛谈》(1858年上海墨海书馆),估价1000至2000元,太低估了,最终1.32万元成交,才算实至名归。《中西闻见录》期刊一册(1873年)4800元成交。《文摘》及《文摘战时旬刊》因连载最早的《毛泽东自传》而受藏家注目,价值自不待多言,流标大概是因为起拍价太超行市。《启蒙画报》一册(1902年),属早期画报,能拍到2万元高价,大概与此画报的印制手段有关。它的图是雕版印刷,文字是活字排印,有少数藏家是非常留心这些细节的。清宣统石印本《图画新闻》5册,7500元成交;全份《血汤周刊》24期(上世纪30年代)4200元成交;《国剧画报》70张(上世纪30年代)史料图片俱佳,7920元成交。 《采菲录》风光不在,10年前能拍到三四万元的高价,本场却只拍到8500元。1938年版《鲁迅全集》二十册估价6000至8000元,拍到1.9万元成交。《天津水患照片》45张(1917年)以5200元成交。《新年画选集》套色印本(1949年)11张拍到5500元。信息时代,数字里透露的信息自不该轻易放过。 #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