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的发展,动漫的风行,使得大量简单的视觉造型成为大众传媒的视觉符号,获得了在各种文化背景和区域的普遍认同感。短短几年,在国内形成的一股以动漫、卡通造型为特征的绘画浪潮。因卡通绘画中强烈的图像识别性和趣味性,特别得到年轻一代的追逐和效仿。大量卡通风格绘画作品的出现,形成了新一轮年轻一代“浅文化”的特征。亲近、直接、简单化成为其关键词,当代艺术与大众文化有着从未有过的亲近,艺术的界限在这里得到扩展。任何一种艺术的流行都有其必然的社会根源。经济高速发展、传统文化断裂、生活压力增大等等这些在中国社会转型并发的诸多问题,迫使民众心理寻找安全的途径。卡通文化虛幻的亲近感恰恰填补了人类情感的空缺,成为当代人逃避现实的途径。卡通文化对于成人世界无疑是一副安慰剂。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年轻艺术家脱颖而出,陈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说陈可的早期绘画作品还有受到日、韩卡通艺术影响的痕迹,而近期的新作则完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这种独特性恰恰是艺术家超越了人们通常所理解卡通艺术作品的思维惯性—平面化和简单的视觉符号。陈可近期的绘画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情景化和叙事性,你可以看到从画面中流露出某种“超现实主义”气质。作品变得更加感性和私密,这种表达方式显然不同于她早期的绘画风格。这种“忧伤的叙事”可以说是陈可近期作品的显著特征。 在《珍珠》、《妈妈》这类作品中你可以明显感受其绘画风格的转变。中国传统水墨绘画技法的背景显得虚空和深远,人物的主体形象也似乎被刻意的设置,力图显现出一种情绪和状态。陈可绘画作品中有一种莫名的可以进入你内心深处的那种东西。艺术家不仅仅满足画面本身带来的视觉愉悦和创造力,她更想平静的述说故事,一切显得都娓娓道来。这一内敛的方式,恰恰是陈可的艺术不同于其他“卡通一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使得我们对年青一代艺术的担忧变得越来越动摇和怀疑。离开了流行、离开了简单的图式,更年青一代艺术家还有着对现在艺术的思辨和讨论。“卡通一代”艺术的生命力或者说在美术史意义的建构必须还是由他们自已来解决。这无疑要求艺术家要寻求和建立其作品所依托的文化依据,陈可的作品显然找到了这样一个突破口。我们从其作品中明显感受到中国(东方)传统文化思想根源性的影响。 从《海盗》、《海市蜃楼》这批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大胆的尝试和变化。画面中大胆的留白,绘画的部分则有着瓷板画和浮雕般的肌理,对比显得强烈而有趣。对于陈可而言,对现实的颠倒是具有真实感的。刻意强烈的局部描绘,总是吸引人的眼球,但如果我们真的把眼光投入它们时,似乎又瞬间崩散了,就像散落在画布上每个局部和散点。忧郁的“女主角”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似乎又让观众的情绪消融进去。真的有种我们不知虚无从何而来,而又从何结束的感受。艺术家此时显示出对画面非同一般的驾驭能力。这种不断给自已施压又释放的工作方式在年青一代艺术家中是不多见的。尤其在现阶段被商业冲击的乱七八糟的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中,我们可以由衷的感到欣慰。 《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是陈可今年创作的一个较为大型的装置作品。作品彰显了魔幻色彩的气质,我们几乎不可思议的看到,在唤起我们一代人集体记忆的80年代中国典型家庭的家具上,到处杂乱流溢着色彩的印迹和随意搁置的怪异玩偶。这种错位感几乎使我们的神经紧张,开始变得不知所措。陈可此时象个魔术师,观众变得既是她的受骗者又好象是她的同谋。艺术家此时可能也分不清这到底是她的童年记忆,还是虚构角色的一个剧场。这使我们不尽又想起在绘画作品中一直出现的小女孩的形象。从绘画到雕塑到装置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虚构人物的故事。艺术家此时象个作家在塑造主人翁的形象之时,已经完全投入了足够的情感,有时真的分不清孰是真实孰是虚幻。作品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场域,使得观众身陷其中又茫然若失。这种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冲突恰恰是这件作品的魅力所在。 陈可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装置都显得温润、哀伤且又美丽,“煽情”的近乎催眠,非常能打动人。她的作品总能唤起人们记忆中的某些东西——具体的、不可言状的。陈可的作品不仅仅表达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动人魅力,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条个人艺术之路。也许我们无法判断这条路通向何方,但至少为中国年轻“卡通一代”艺术的发展和建构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种探究恰恰又是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年轻一代艺术家所需要的。 #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