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画作,我们已经无法为其归类。从创作手段方面说,这些画当然归属于西方的油画;但是,透过画面,郁郁勃发的却分明是一股延绵千年的中华精神。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一些有追求的艺术家都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运用毛笔作画的,力图从国外艺术潮流中吸收营养,,进行艺术变革:执油画笔与刮刀的,却在精神的旅途上,渴望向着民族传统回归。 无论是借鉴西方,或是拜祖皈依,在这些有理想、有思想的创作者的推动下,当代中国美术界可谓异彩纷呈。在这股大思潮中,刘文进的“意象油画”及其代表作,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作品。 刘文进,辽宁营口人。早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写实和表现性油画上均有造诣,并有不少作品问世。后涉足电影艺术,扩大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艺术修养,增长了艺术探索的勇气。20世纪90年代重返画坛,经过一段摸索,逆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潮流而行,以青春少女形象为创作题材来表达理念,作品引起国内外媒体、评论界及业内的关注和赞赏。 古往今来,少女形象一直是艺术家借以表达美的理想的一种最佳媒介。在“少女系列”作品中,刘文进没有停留在对人像外形美的刻画上,他追求的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美。稍加对比便会发现,刘文进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同其艺术原型模特儿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他所描绘的少女已不再是具体的肖像,而是一个个理想化的象征符号,这些少女身上充溢着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和美丽。这种理想之美与其说来自客体,不如说来自主体。出于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刘文进建造了一个寄托自我,同时又向世人开放的美的精神家园。 读着这样的油画画面,却分明看到了传统中国画烙下的印迹。从《洛神》到《雨声滴碎荷声》,南宋画家梁楷的旨趣不时在刘文进的油画布上流露出来。梁楷首创的寥寥数笔、概括飘逸的减笔画法,似乎是信手拈来之笔,却能捕捉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传达出对象的神态、情状。刘文进的油画人物创作深得其中三昧。他说,“尽可能地舍弃表面细节的矫饰与过分逼真刻画,将绘画的技巧尽可能地隐含在形象之中或背后,而将形象的心灵因素和精神价值凸现出来。”于是,作为写意性的体现,除了人物的面部之外,刘文进将人像身体和衣饰等物质性元素淡化到了最低限度,侧重塑造心灵和精神。而正是这番经过中国写意美学原则的过滤改造,西方油画语言成了刘文进探索东方美学精神的表达方式,在“意象油画”的创造上驰骋自己的才能。 “意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刘文进在谈到作品《出水芙蓉》时提出了创作中的“无滞”(佛家语)的境界,他说,“艺术家进入创作活动的心态应该是“无滞”的。一旦进入这种心灵状态,什么理念逻辑便统统逃逸,而仅仅在远处的空中飘来闪去,成了你的一种文化素养上的背景,仅仅产生出一种‘场’的模糊作用。只有在这种状况下,你才能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具象或非具象)来。”在“无滞”理念的引导下,刘文进在创作中御风千里、挥洒自如,他并不强调画中的景物与客观世界的景物似还是不似,不强调绘画的造型基本功,也不强调素描和传统绘画遵循的表现模式,而是强调绘画应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画家心底浮动着丰富的意象,通过变幻莫测的,似人间似天上的,似现实又似梦中的,隐约难辩而变幻莫测的色彩,表现人的超我意识、自我意识和本我意识的交相互动的循环流动中所展现的如梦似幻的、似有似无的种种意象,它不是主观任意的幻象,也不是无迹可循的抽象,而是作者所认识、所理解、所把握的事物最本真的存在。 从写实到意象,从少女肖像系列到历史题材,刘文进探索出一条适合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他的油画语言创作不失人物形体内在的结构,是在掌握了很强写实能力基础上的写意。他的作品满溢清雅脱俗之美,画艺也渐入佳境。在这种情况下,他更珍惜自己的探索成果。同时他也知道,“意象油画”的探索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相信他会在深入地体验人生,体验艺术创造原理的基础上,取得更出色的成绩。#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