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夏景图(国画) 朱道平
南京史称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同时也有十朝都会之说(前六朝之外增以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但都城并不好当,带来的是一次次的兵燹,山河破碎城毁国亡,算起来不下10余次。近代的几次大灾难,再涉远一点,则有明代的“靖难之变”,将明太祖好不容易建起的皇宫毁之殆尽。今日的南京,旧日故都宫宇已所余无几,但南京的人文历史氛围却是无处不在,随便在城内走走,即可寻觅出许多以往历史的钩沉。比如城中的鸡鸣寺,这里在六朝时叫同泰寺,梁武帝曾几次把自己舍身给寺庙,再让皇家花大把银两把自己赎回去。山下有口胭脂井,隋兵破城时,陈后主和爱妃张丽华曾匿藏此中被擒,故又名辱井。山顶寺庙中有张之洞为纪念戊戌变法中死身的杨锐而建的豁蒙楼。多少近代文人雅士曾来此登楼观景,感慨咏叹。从鸡鸣寺后门可上台城,由此向东,沿着明初建起的古城墙漫步,俯身可见玄武湖那一片汪洋似的静水,这里曾是东晋和南朝训练舟师的北湖,而湖中的小岛上明代曾建有皇册库。再往前行则可见一状似覆舟的小山,那是埋有唐代高僧唐玄奘佛顶骨的小九华山,山不高,却可览一城风光。由此下城墙越过太平门公路,即是富贵山,这里曾建有明代的地堡城,傍依富贵山的这段城墙是明清两代攻占南京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段屡建屡毁的城墙曾见证过多少次惊心动魄的攻守之战。由此再向前行则进入了南京人骄傲之所在,整个钟山风景区将逐一展现在你面前。
南京的城市,山、水、城、林浑然一体,城南有牛首山、祖堂山、菊花台、雨花台,城中有五台山、玄武湖、鸡笼山,城东有紫金山,城北有栖霞山、幕府山、红山,城西有珍珠泉、长江、狮子山。一个个名胜景点,好山好水,如同一局棋中的只只活眼,相互辉映,把南京城点缀得有声有色。
作为山水画家,久居此城,怎能无动于衷!在南京的历史上,居金陵画金陵的画家是很多的。远的如五代南唐的董源、巨然、赵干等。他们都是南唐画院中的画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南宗山水大家董源,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人称董北苑。而当年玄武湖及其南岸是宫苑区,在南唐合称北苑,由此推断,当时南唐画院大概方位也应在玄武湖的南岸一侧。在董源的作品《夏山图》、《潇湘图卷》中,那平浦远岫、芳洲绿岸,空濛开阔而又江树点点的画幅,应是他的周围生活环境或是长江岸边景色的写照。巨然是江宁(今南京)人,他的作品师承董源,山水作品清岚淡墨,烟云流润,极富江南山水意趣。赵干的《江行初雪图》描绘的也应是长江之滨寒冬时节的景色,雪岸、江舟、芦荡,都画得十分精彩。再如清代画家石涛、石谿和金陵八家的龚贤、樊圻、高岑、吴宏、胡慥等都是画金陵风景的一等好手。而现代山水画家如傅抱石、钱松喦等,更是创作了众多描绘金陵山水的佳作。傅抱石曾画过金陵山水春、夏、秋、冬四条屏,十分精彩动人。我小时曾见过钱松喦画的一套四条屏山水组画,每条有4幅小品,都画得很有情趣,记得其中有一幅画明孝陵石象路的,他以粗朴线条勾勒出一对稚拙的石象,下有二童嬉戏其间,上挂一枝黄叶,画面充满真朴之趣。我想,如果今天有人将历代画家画金陵的佳作汇集起来,做些研究并辑集出版,也应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南京的风景,传有四十八景,其源流大致可考。在明天启年间有木刻本《金陵图咏》四十景出现,至清代乾隆年间发展成为金陵四十八景。
南京附近虽无高山,但长江襟带,丘陵起伏,山水辉映,林木苍沉。加之四季交替,朝云夕霞,雨雾云烟,确实很入画。我曾与画友方骏、常进共访南郊风光。于祖堂山寻访石谿道人曾生活过的幽栖寺,山寺已圮废,但规模宏大,在废殿上下几经寻索,才在一用作医院病房的侧石后寻到一个石窟,其内昏暗,相传道人晚年巢居此山数十年。石谿画作苍辣厚重,颇得祖堂山草木苍郁之味。近傍祖堂山的牛首山,是南京人春日郊游首选之地,秀润苍翠,山势雄阔,相传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在此伏击,大败金兵。山上有一座古塔,耸峙山岳。登塔远眺,则可见山川茫茫,气象万千。我想画牛首山,这种博大苍沉之感是一定要抓住的。#p#分页标题#e#
我画金陵胜迹,比较注重的是以当代人的目光去关注和描绘这带有历史沧桑和充满文学气息的城市山水。尽力去营造一种诗的氛围,这不仅是指画中的题句,更主要的是指画中的精神,同时还想营造一丝古意,毕竟这是一个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地方,同时在画时我也往往刻意将景区中的一些现代建筑忽略掉。比如画石头城,我想突出这是一段缘山而筑、十分壮观的古城墙,想表达的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宏大而清寂的意境,虽然今日的石头城下是一片杂乱的民居,把石头城逼成了一个孤岛,但世事总在变化之中,今日我们忙于盖房造楼,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会依着理想将那些该还给绿色的土地还给大自然。这也就是我如此去画的目的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