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汪明强在电话里把他的作品又一次入选全国美展的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为他在进入现代绘画所取得的新成果表达了我诚挚的祝贺,我知道,对于每一个中国画家来说,能闯过层层选拔参加每五年一届、国内最高等级的全国美术展览都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标志。人到中年,回顾二十多年的艺术历程,那一个个艰难探索的足迹历历在目,对于汪明强而言,今天的成功无疑是对昨天付出的回报。为了给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汪明强还将于今年秋天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借此机会,观众将不仅可以欣赏到他的最新艺术成果,还能洞悉其绘画发展的来龙去脉。
从写实主义起步
汪明强1986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此时正是新潮美术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时期,作为学生的汪明强感受到了中国画坛反传统的自由气息和创新活力,也觉察到了观念主义艺术的巨大潜力,但当时我国的美术学院教育仍然延续的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古典写实主义教学体系,焦点透视、光影明暗和对景写生等写实绘画技法训练是学院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模式,这位年轻人并不反感,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惊异于油画逼真再现的特性汪明强才立志学习油画,西方文艺复兴以来那些绘画大师生动传神的写实油画杰作在少年时期的汪明强眼里有着神奇的魅力,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练就这样一手写实功夫,画出同样逼真动人的油画作品。更何况,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以靳尚谊、何多苓、杨飞云、王沂东和艾轩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绘画正方兴未艾、大受追捧,而来自大西洋彼岸一位名叫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 1917—2009)的美国画家更为我国画坛这一新古典主义风潮推波助澜。
汪明强对写实油画有着出自本能的热爱,他在杨松林和王力克等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写实绘画的基本功,课余时间大量临摹西方古典绘画大师的杰作。在欧洲绘画大师中,汪明强尤其对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情有独钟,对这位大师作品中人物心理刻画和光影效果营造的钻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良好的天赋、强烈的爱好和刻苦的训练使得汪明强很好地掌握了写实绘画的技能,其毕业创作“圆号系列”就是对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学习成果的总结,其中《钢琴前的号手》荣获1989年山东省青年美术家作品展二等奖。大学毕业后,汪明强被分配到山东泰安师范专科学校(现泰山学院)任教,作为教师,他延续着古典写实主义教学方法,也在一个时期继续完善自己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从他的毕业创作“圆号系列”作品开始,汪明强的写实主义绘画就显示出个人独特的追求,在严紧的构图、精确的写实和戏剧性的光影等因素之外,其作品往往被注入了浓重的象征主义精神内涵。“圆号系列”共有三幅作品,即《钢琴前的号手》、《烛光前的号手》和《延长的休止符》,分别描绘的是或坐或躺的三个乐手,但他们并不是在吹奏音乐,而是处于或闭目沉思、或两眼失神的静止状态,而画面中那火光如豆的蜡烛和面具等物象更强化了人物内心的孤寂、迷惘和苦闷,汪明强告诉我这组作品表现的是他本人当时的心理状态。1993年创作的《丰碑——纪念共和国战士》和1997年完成的《硝烟后的记忆》具有更鲜明的象征主义品质,这两件作品均以战争为主题,但都没有直接呈现军人的形象和战斗的场面,前者描绘的是一位坐在墙根前烈士母亲的肖像,后者以静物画的形式刻画了几件淮海战役的遗留物:一个独轮车轱辘、一只破旧的皮箱、一把手枪和一支军号。在这里,烈士的伟大与崇高由他那位像石雕一样庄重和沧桑的母亲来体现,而淮海战役那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战争场面则通过那些富有象征性的物品表现得动人心魄。
现代主义意识的萌动
#p#分页标题#e#那时,汪明强对写实主义绘画语言的掌握已经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他的这类作品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再现性和叙事性的艺术表达样式,而开始了对于艺术语言的现代转换和艺术精神的个性表达的深入探索。
1995年,汪明强作为学科带头人被引进到江苏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这一工作调动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突破的契机。徐州是我国汉画像石的重镇,先后出土过大量的相关文物,并建有专门的汉画像石博物馆,这一独特而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给了汪明强巨大的吸引力。在汪明强看来,汉画像石的人物造型和画面结构与某些西方现代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他则尝试将汉画像的造型特征与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纳比派(The Nabis)和野兽派(Fauvism)平面性和装饰性语言结合起来,力图找到一种中西交融、古今贯通的绘画图式。
纳比派理论家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1870—1943)曾经说过:“我们要知道,一幅画,不管是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者是一件轶事,实际上它首先是按照一定规律安排的色彩所覆盖的一个平面。”受此观点启发,汪明强将画面空间和色彩配置的转换作为自己从古典风格向现代样式蜕变的突破口。从1999年至2004年,汪明强创作了近二十幅名为“田园牧歌系列”的绘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抛弃了精细入微的写实绘画方法,而采用了野兽派和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自由挥洒的造型手段。他的画面也从阴冷灰暗焕然变得明亮清新,强烈的明暗对比也让位给了色差轻微、剪影式物象的并置。他尽量压缩画面的三维空间感,但也避免纯平面的造型而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壁画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