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华君武——一生为人民的艺术家
冯远——在华君武同志追思会上的讲话
华君武先生离开我们已一月有余,但三年前他的作品在杭州唐云艺术馆展览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当时,我受许江院长的委托,代表他参加了开幕式和研讨会。华君武先生开创了中国政治漫画的先河,他从1930年开始发表漫画作品,至今80年。他的逝世是中国漫画界的重大损失。
1915年华君武在杭州出生,他的漫画创作也在这里起步。其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杭州、上海时期(1930年-1938年),二是延安时期(1938年—1945年),三是东北时期(1945年-1949年),四是“文革”前后时期,(1949年-1976年),五是1976年到逝世。华君武先生的漫画作品与众不同,他往往从很小的一个角度切入,但揭示出来的主题宏大而深刻,恰恰这就是作为艺术家最为重要的素质——原创精神。他的画构思巧妙,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司空见惯的东西,也许我们漫不经意,但是他挖掘出来了,而且强化成一件作品。
华君武先生的作品我少年时期就看到过,印象最深的有个两系列。一是他给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的插图,塑造了两个活生生的儿童形象。如果从现代眼光看,我认为这是中国较早的卡通。第二是他在很多报纸上发表的,用非常通俗化、幽默化手段塑造的蒋介石形象——假和平、真内战,十分生动和深刻。画中蒋介石磨刀时鬼鬼祟祟的神态,既阴险又空虚。华君武先生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蒋介石穿着一身美国大兵的服装,那时蒋介石就是依靠美国的援助才有力量来打内战的。蒋介石的生理特征是光头,高颧骨,小胡子和凹进去的眼珠,我除了刻画夸张这些特征外,还在蒋介石的额头上贴了块小小的、四方形的、黑色膏药,旧上海很多男女流氓常常贴这种膏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华君武先生的创作态度、创作精神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华君武对中国漫画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原创意识和在“漫画中国化”方面所做的重要实践,包括他的绘画和理论。我觉得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精神和智慧的显现,充满了幽默感和讽刺性,给人久久的回味。他把小小的漫画作为一个主题性的大作品来创作,严肃而认真。我以为绘画作品的优劣不在于尺幅的大小,不在于用什么材料来画,也不在于“大师”的名头,衡量作品很重要的一个标尺就是要看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原创性。华君武先生做到了。我认为他的漫画艺术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有很强的文化性。即以中国文化作背景,善于从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当中寻找那些幽默的元素,并且加以发挥。他有很多作品的题目都是歇后语、谚语、成语、典故等等。这样,除了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外,通过题目的文化暗示,把深刻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他同时还从传统的戏曲,特别是京剧当中吸取很多营养,如“放马谡”,“教师爷陈诚”等。他还非常善于运用古诗词,比如“对影成三人”、“日落西山”等。语言鲜活,形象生动,以中国传统的文化性把漫画加以拓展。
第二,有很强的民族性。他的作品运用了中国绘画中传统的笔墨,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以书法特有的笔触去“写”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齐白石,李可染这些画家的笔意,当然他还有自己的表现风格:特有的金石味的线条,圆润厚实,包括签名题款、用印,采用了中国人非常独特的这种艺术形式,与其他国家的漫画形式拉开了距离,有厚重感和民族特色。#p#分页标题#e#
第三,有很强的时效性。不同的几个时代中,他都有很多作品问世,比如1945年5月二战结束,表现墨索里尼曝尸示众的这幅漫画,题目为《榜样》,暗示出日本军国主义“应该考虑前途了”。解放战争时期他有“进攻的踏脚石”;解放后,1958年他有《疲劳过度症》,批评大跃进的浮夸风;70年代末他有《克隆一个孔乙己》和香港回归《炒彭定康鱿鱼》等,他所有的作品都有很强的时代特点,针对事件,与时俱进。
第四,有很强的艺术性。作为漫画形式,方寸之间,但同样包含着艺术家创作的技巧。华君武先生的作品除了在思想性外其艺术性也很高。包括他对各种各样人物的造型,道具的选择,生活中小动物的运用等,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发现和对艺术的挖掘。对于艺术形式语言点、线、面等元素的运用恰到好处。每幅作品上大家可以看到有几行小字,不仅仅是对他作品原创意义的解读,更重要的是画面形式感的需要,图文并茂,以文点睛,以图叙事。他的作品黑白对比分明、强烈,形象造型饱满,构图疏密布局合理。